

摘要:視覺特效設計:VFX,是CG時代出現的新玩意,是現今影視作品中重要的設計環節,也是頻道品牌在播宣傳的重要設計部分。數位媒體的日益發達,影視作品的設計模式和表現方法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電影院的舶來科幻影片一部接一部,全部必須通過這個新玩意的高科技數碼合成。例如生動逼真的外星生物,科技化的光學武器,未來的海洋社區,高科技的幻想交通工具,全部都離不開VFX。新玩意創作的視覺畫面每分每秒刺激著觀眾的視覺神經,觀眾都在感嘆視覺上的神奇體驗,讓腦海的夢想成為了看得見聽得到的浪漫,新玩意真的是如此了不起。
關鍵詞:SFX;VFX;CG;CGI
隨CG(CG是電腦數位圖形設計Computer Graphics的簡稱,是一種使用數位算法將二維或三維圖形轉化為計算機顯示器的柵格形式的視覺設定方法。)技術融入影像開始,VFX(Visual Special Effects),視覺特效設計,這個新玩意對于現今的電影影像特別是那些主打視覺元素的商業片已是必需品,等同于魔法師必備的魔法書。幾乎沒有一部現代影片可以離開大規模使用VFX視覺特效的設計,而且普及如網絡滲透到生活一樣簡單。從票房歷史紀錄來看,這些年最賣座的電影基本都是VFX視覺特效設計的功勞。《風云》、《侏羅紀公園》、《哈利波特》《變形金剛》、《鋼鐵俠》、《阿凡達》、《黑客帝國》、《泰坦尼克號》、《終結者2》、《新蜀山傳》、《無極》、《美少女特攻隊》、《功夫》、《西游-降魔篇》……這些電影雖然題材各異,產地各異,年代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通過VFX這個新玩意進行視覺創新加工,讓觀眾不辨真假,通過CG影像描繪幻想,再一次又一次的打動觀眾的心。那VFX到底有什么手段?是否有了VFX技術的協助,我們對于視覺創新的設計就有了把控?
1超級合成
九十年代,科幻視覺特效的影片設計是通過玩微縮的模型,近距離拍攝,再疊加后期的軟件合成,調整影調等這些老玩意的手段,制作出當時令人驚嘆的作品。例如科幻電影的典范《星球大戰》三部曲,從盧卡斯電影公司1977年的星球大戰第一部開始(圖例1),SFX(Special Effect特殊技術攝影)被大量運用,電影中外太空情景,巨大的空間行星,龐大的宇宙戰艦,太空飛行器,超越物理常識甚至發出喁喁空氣摩擦聲的激光劍,都是通過合成影像的技術達到的。例如宇宙戰艦,是先制作出一個小的模型,進行近距離拍攝,然后再拍攝外太空的圖像,把兩層拍攝疊加合成,再合成戰艦上面的窗口及肌理,才形成了我們看到的最終影像。這些視覺創新的手段讓SFX成為全新的視覺創新技術的代名詞,也讓電影從此開辟了全新的制作手段,通過合成讓人震驚的視覺效果,奠定了科幻影片中特殊視覺效果設計的地位。1980年和1983年推出了星球大戰第二部和星球大戰第三部,更是讓SFX這個視覺特效設計的老玩意成為了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所以在2007年,《星球大戰》三部曲被美國視覺效果協會(Visual Effects Society,簡稱VES)譽為電影史最有影響力的50部特效電影的首位,也是電影視覺特技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里程碑式的影片。又例如國內1982年開拍的《西游記》,算是應用SFX最多的國內神話電視劇,通過膠片疊加及在膠片上直接繪畫等視覺創新的技術老玩意,把中國神話代表作搬上熒屏,成為了當時國內最火電視劇的經典,激動人心的視覺創新整整影響了好幾代人。雖然對比現今的視覺特效,已經算是老玩意,也是那個年代技術與數碼化結合而成的成果。
而后隨著電腦數位媒體的發展及普及,軟件的開發整合,傳統的SFX視覺特效開始更加依賴于電腦合成制作,于是,CG已經成為了數位媒體創作的代名詞。簡單地說,數位媒體創作的圖形設計可以不受時空和物理原理的束縛,按照設計者的意愿進行創作,也讓觀眾得到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數位媒體加上之前SFX的發展,使得SFX進化為VFX=Visual FX,FX=Special Effects。盧卡斯之后又推出了星球大戰前傳系列的1、2、3部,就是使用了VFX這個新玩意進行合成,影片分別于1999年、2002年和2005年上映,再度成為了當年視效影片的大作。廣義上所有CG畫面(ShotScreen)都可以定義為VFX特效場景,即便其中沒有需要動力學的物體或者超現實現象。例如《少年派》里面漂亮的海景,真實環境只是一個室內的波浪池(圖例2);《黑客帝國》里面超級未來的電子場景也將只是綠屏一塊(圖例3)。
2無中生有
隨著這些特效影片的播出,SFX等的特別稱謂開始流行起來。而在CG行業內部,VFX的定義為需要動力學進行解算計算或超現實現象實現類似的職能。例如Particle Dynamic(粒子動力學),Fluid Dynamic(流體動力學),RBD(Rigid Body Dynamic剛體動力學)等等,另外毛發(例如黑夜傳說中狼人的毛發系統、怪物公司中的怪物的毛發系統)和群集動畫(例如魔戒系列中的大戰、黃金甲中的全景大戰場景等)也是屬于VFX特效的范疇內,因此,視覺特效設計中,讓原本不存在的幻想角色出現在觀眾面前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視覺創新技術。如果沒了CG的介入,《少年派》里面懷抱的老虎就將變回難看的藍色玩偶(圖例4)。《金剛》里面龐大細膩的大猩猩也不可能出現在觀眾面前(圖例5)。無中生有的視覺創新不單單是通過合成調色,健模,材質等藝術設計就可以完成的,還需要強大的技術工程設計,把表情,肢體動作,皮膚毛發等等的數據錄入,計算機根據鏡頭和動作逐幀渲染(圖例6),最終才得以成形。也正因有了這個視覺創新的可能性,各種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解放,也印證了沒有看不到,只有想不到的VFX優越性。
3百變光影
光影的變化,在影片中被稱為影調,除了明暗過渡及色調深淺外,對色彩的控制才是最為關鍵的。統一和諧的影調將很好的調節影片的氛圍,是影片生命力的來源,他的變化可表現色彩明度和飽和度,明暗對比可展現出空間感、質感、立體感、層次感,可展現影片柔美或蒼勁的不同感受。豐富的影調變化和影調對比賦予整片生機,反之缺乏影調變化的影片會顯得平淡、乏力、乏味、蒼白,視覺張力較弱。但是,在拍攝時,特別在戶外的拍攝,根本很難可以控制這么多的層面。因此之前都是藉由曝光、濾鏡等老玩意來改變影調效果。但是有了VFX工具的介入,就出現了質的轉變。可以看到《少年派》中完美的影調(圖例7,8),把影片的情感推向高潮;《阿凡達》的美麗璀璨的外星環境(圖例9),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而且,藉由VFX完美的摳像拍攝,任何高純度的色彩背景都唾手可得,例如現在眾多電視臺的節目或者欄目包裝片頭。
以上這些,都是VFX技術所帶來的視覺創新手段,而且,幾乎可以做到想象力的極致。但新玩意的制造成本有多高?技術的考究程度有多深?我們的衡量標準是什么?國內隨著數位媒體的普及,很多影像制作人開始濫用VFX,人人都以為自己的片子可以做VFX artist,各種粗糙的未經考究的特效渲染不停出現在廉價的電影和電視節目上,哪怕是一些連鏡頭感都不具備的紀實類畫面。眾多人所理解的VFX觀念是CG出品,所以價格低廉。制作人和導演對新玩意有需求,但是沒有正確的認知,總是用最簡陋的畫面語言和制作流程來進行VFX的創作,把老的制作觀念用于這個新玩意,對于的很大的程度上,新玩意成了老玩意,而且甚至沒有了視覺影像的那些老玩意所創作出的嚴謹和考究。就像有了數碼照相機,各種電子垃圾充斥著眼球一樣。視覺創新之路,該為VFX這個新玩意的誕生喝彩,還是繼續把它當做老玩意的替代品?視覺創新設計如何定位?何去何從?
其實,無論是否有完善的CG代入,影像本身就該擁有打動人心的視覺效果。例如1933年的《金剛》。這部經典的漫畫翻拍的真人電影、真人和模型為一體,在當年開了特技片的先河。在沒有CG的時代,木偶化的大猩猩攀上了帝國大廈,笨拙的動作是因為當時沒有CG特效,這部電影中的金剛只能依靠定格動畫,雖然這樣的拍攝使得金剛動作生硬而粗糙,但創新的SFX創作出經典的視覺效果。特效先驅威利斯·奧布萊恩就這樣讓金剛成為了為數不多能夠進駐人們心靈深處的經典怪獸。尤其當這個巨猿攀在帝國大廈的頂端,與折磨他的人們進行艱苦對抗的時候,許多人都被深深地打動了。時隔N年后的CG時代,重新制作的金剛同樣在帝國大廈頂端演出了同一出戲,但是新玩意的加工也只是展現出“新瓶裝舊酒”的視覺奇效,讓經典的故事再度重現于人們的心中。所以我們應該相信,新玩意的出現,就是要把想象力轉化為更生動逼真的視覺展現,拉近觀眾與銀幕的距離,最大限度的釋放影像敘事的魅力。但是,相對于VFX這個新玩意,是需要相當高昂的制作費用的,因而利用傳統的拍攝和模型制作等等的老玩意和新玩意的無間合作,才是影像得以展現的最好方法。例如《波斯王子:時之刃》就選擇了相當鏡頭的實景拍攝,因為使用數字制作沙粒的成本之高,還不如團隊直接去沙漠拍攝方便;又例如,《2012》這部描述地球遭遇毀滅性打擊的科幻災難大片,涉及的情節包括陸地遭遇滔天巨浪,甚至把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都卷上了陸地,白宮被洪水淹沒摧毀;西藏成為諾亞方舟 避難飛船的制造中心,因此被改造成一個極具科幻色彩的軍事基地;黃石公園遭遇火山爆發這些逼真令人震撼大場面必須依賴于數字特效,都是沒有辦法做實際布景的。肯定要通過VFX的視覺設計。如果通過老玩意的設計方法,真的要制造出一個大場面的毀滅過程,沒有上百億的投資和數十年的恢復建設是不可能成功的,過去有用微縮模型進行拍攝的電影蒙太奇手法也隨著電影畫面的越來越高清、精致,已經很難瞞過觀眾。因而,新玩意的介入就成為了理所應當的事情,也更好發揮了視覺特效帶來的震撼。從視覺意義上說,描繪出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為了實現奇幻效果,模型和化妝等老玩意曾經是不二選擇,但是有了數字特效這個新玩意之后,很多只在紙上描寫的文字變成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從文學到視覺,特效成為了最好的橋梁。
如果把CG的新玩意放在一邊,那對于現代的影像和觀眾來說都是空前的災難。當然,也有人說這樣的影像才能返璞歸真,用老玩意來展現最純粹的一面。可惜給VFX的新玩意寵慣了的觀眾,將怎樣跨越想象力,倒退著去欣賞懷念沒有CG時代影片的沉默與質樸,沒有了特效的發展與發酵的空間,感官刺激將如何釋放?我們只希望有更新的新玩意,而如何把即將成為老玩意的新玩意的發光點保存下來,才是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