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染整在充分發揮自身工藝比較優勢的同時,依靠現代印染科技和數碼和數碼技術的支持,突破傳統手工印染的局限,廣泛應用于真絲、棉、毛、麻、天絲、大豆纖維、腈、錦、滌、粘等各種面料或成衣。
關鍵詞:藝術染整;現代扎染;信息化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面料在設計創意和工藝創新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面料后整理不能滿足中高檔服裝的需求,低檔化和同質化的現象十分嚴重。國內很多面料廠家缺少原創及其對國際流行機制的深層次理解,已經成為制約設計師創造和走進國際市場的瓶頸。
首先:藝術染整工藝要領導服裝流行趨勢。藝術染整在充分發揮自身工藝比較優勢的同時,依靠現代印染科技和數碼技術的支持,突破傳統手工印染的局限,廣泛應用于真絲、棉、毛、麻、天絲、大豆纖維、腈、錦、滌、粘等各種面料或成衣。同時,藝術染整能夠對市場最新的流行預測實時響應、迅速反饋,運用互聯網獲取全球性資訊,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進行最新的配色方案優化和圖形創意;運用現代扎染技法等獨特的工藝技法,借鑒平面構成和現代繪畫藝術豐富的表現手法,對國產面料進行“整容再造”和藝術再現,創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它具有浮雕般的質感、潑彩暈化的寫意效果和出神入化的抽象構成,使國外高檔紡織印染面料難以效仿顯現出別開生面、跨界綜合、兼容東西方文化的藝術個性。藝術染整的差異化工藝語言,也因其中國原創的民族性而具有世界性,并且獲得了引導時尚流行的發言權。
其次:藝術染整工藝要滿足服用個性需求。馬斯洛設計需求的三個層次告訴我們,人們在生理和心里方面的要求,是按照一定層次排列的,生理需求范疇: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心里需求范疇:社會需求——自尊需求——自我表現需求。生理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而心里的需求是最有個性和最高級的,作為藝術染整核心工藝的現代扎染,靈活多變的工藝表現,圖案花型大同小異而件件不同的視覺唯一性,適應并滿足了人們對于著裝的個性需求。同時,設計師為了滿足現代人追求自我、追新求變的消費心理。在創意設計時亟需探索新的藝術語言,以研究型實驗性的工作態度,“不擇手段”地采用非常規的染整手段來創造特殊的肌理效果,極大地促進了傳統手工技法的工藝文化復興。在南通一帶的藝術染整生產企業,完成一些時尚服裝新款的扎花工藝,有時甚至需要同時組織上百人協同操作。這種獨特的紡染活動及其行為方式,不僅創造出了獨具視覺審美風格的個性產品,也傳達出人文染整特有的手工溫情,展現出藝術染整迷人的工藝魅力。
藝術染整工藝創新,具有藝術與科學、民間藝術與時尚相互交融和綜合創造的跨界特征。作為新的時尚創意文化,現代扎染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符合現代人的價值取向,響音最新國際紡織流行趨勢,已經成功地將傳統扎染等民間工藝精神,繼承、揚棄并發展成為一種能夠滿足現代人對流行服飾、面料后整理的個性需求,對高附加值產品卓越品質精神追求的現代時尚產業。其豐富的工藝文化內涵和外延,呈現出動態、開放的態勢,因而具有廣闊的潛在市場。
現代扎染為時尚紡織服裝進行藝術染整的定位,要求我們在學習與實踐中,注意探究西方現代藝術和前衛流行藝術對紡織服裝審美價值形成的影響。我們在研究和應用推廣藝術染整時,尤其需要在設計理念方面,打通思路與西方文化相融。
作為藝術染整核心工藝的現代扎染,與工業印染、手工印染最大的區別在于圖像抽象味濃,摹形寫意因“女紅”、“畫師”們的手工特征,使點、線、面等造型元素于“傳神寫照”外,獨具“形式美”,耐人尋味。
藝術染整產業的健康成長與課持續發展,與國家紡織工業“十一五”規劃的發展方向一致。以紡織高端市場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和時尚創意做先導,以原創設計和品牌文化做底蘊,產品開發積極實施差別化戰略,產品風格主動與工業印染拉開距離,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同時,藝術染整在運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知識經濟提升管理平臺、熔鑄現代企業文化理念、打造現代扎染工藝品牌實施綠色環保戰略等方面,應該自覺地與國際紡染標準趨同,促使該產業進入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藝術染整的企業運作,亦需迅速融入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歐美時尚圈,并在商務方式、企業管理、生產計劃、設計理念、工藝研發等方面,全方位導入網絡化管理,在國際時尚紡織產業信息流的吸納與釋放中,緊握市場這一“無形的手”。
參考文獻:
[1] 顧鳴.從藝術染整談我國服裝設計差別化[C].2005“中華杯”國際服裝論文集,1-6.
[2] 吳敬,梁惠娥,顧鳴.“藝術染整”應用于家紡產品研發的可行性[J].紡織導報,2006(10):144-148.
作者簡介:孫波(197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服裝設計學碩士,講師,從事服裝設計教學,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