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基亞大規模裁員,索尼驚爆巨額虧損后,最近兩年一直少有消息的LG也在劫難逃。在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市場,根據Stratege-Analytics數據顯示,LG電子手機占有率將跌破1%市場,2012年年底其遍及中國26個辦事處相繼裁員進行機構精簡,和三年前一度與三星在中國市場分庭抗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吊詭的是,LG在2010年換帥之際,就提出要重振手機業務,大力發展智能手機市場,可如今兩年過去了,效果卻比那時更糟糕。5億美元的投入,如同打了水漂,在整個智能機市場毫無品牌影響力,2012年第三季度雖然扭虧為盈,但之前連續5個季度的虧損已令其元氣大傷。
最近LG配合谷歌推出的全新智能手機Nexus 4,本來被看成是LG挽回敗局的制勝產品,但產品未熱,合作雙方卻開始彼此指責。LG是否能如自己所愿借Nexus 4重振聲威,未可知。
從2009年就揚言要稱霸智能機市場,到如今淪為替他人做嫁衣的境地,LG的市場戰略并沒有錯,卻離目標越來越遠。對此,全球知名的組織行為學專家、循證管理理念創始人、斯坦福大學的明星教授——杰夫瑞·菲佛(Jeffrey Pfeffer),早在其知名著作《管理的真相》中有經典論述:“我們很有理由懷疑,光靠作出正確的戰略選擇,就能讓企業走向成功嗎?戰略如同焦點,但焦點也會帶來盲點。在這個充滿不確定和變數的組織世界里,每一個人都免不了犯錯。因此,過于聚焦,缺乏周邊視野,會令組織無法與市場上的后起之秀或者更靈活的競爭者對抗。”
回頭看LG。2010年,具本俊作為LG家族第三代接手全公司,出任公司CEO。其戰略就聚焦于振興手機業務。彼時,智能機市場已經開始蓬勃。雖然LG很渴望能夠超越三星,但遺憾的是,其戰略雖然美好,可在實踐的過程中卻似乎毫無章法,比如依然關注2000元以下的手機市場,但核心系統的研發嚴重滯后,以及產品質量問題頻出等,最終使這美好的戰略化為鏡花水月。
菲佛很推崇前英特爾C E O格魯夫的管理實踐,格魯夫曾這樣告訴自己的下屬:“我們不應當忘記,經營企業,無論大小,要關心的事情都不只是戰略一個層面。”格魯夫指出,很多時候戰略可以用來指引一個長期的方向,但大的目標必須被分解執行,而要想準確地被組織內的人們理解并執行,其實比制定戰略本身更難。這與菲佛的看法不謀而合。菲佛認為,過度重視戰略其實是一種短視的行為,很多人以為只要有獨特的方向和資源就可以致勝,但很多時候,同行業企業的戰略也許大同小異,很多資源也絕非某家企業獨有,這個時候,執行環節才能考量企業管理的內功。
在LG的整個執行流程中,對于產品質量和產品性能的關注度很低。這也是菲佛曾指出的,許多企業戰略的最大弊病,是忽視客戶的要求,一心只想占領市場,卻沒發現自己已經被消費者遺忘。2009年之前,LG憑借漂亮的產品外觀和時尚的音樂營銷模式,其巧克力和棒棒糖手機一度獲得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性的認可。但遺憾的是,三年之后,LG不僅沒有在智能機市場獲得應有的地位,還由于虧損一再減少營銷推廣費用。復興戰略真可謂變成了隱形戰略。
針對這樣的問題,菲佛給出的解決方案正是循證管理的核心——重視實踐和證據而不能輕信直覺,不能以記憶代替思考,更不能用空談代替行動,進而要善于以旁觀者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組織。
特別是那些過往已經取得了不錯成就的企業,往往會在新時代被后起之秀替代,原因就在于其內部已經僵化和自滿,所以看到的都是昔日的光榮和夢想,而不是如今現實中的滿目蒼涼。
菲佛更是尖銳地指出,領導者也與普通人一樣,存在“自我美化”的傾向,對于過往成功的留戀,使他們往往覺得自己作出的選擇會更勝他人一籌。而持這樣的態度,制定的戰略有很多本身就是“空中樓閣”。
仍以LG為例,其在手機領域內,本來就沒有核心技術優勢,再不關心質量和營銷,同時又遲遲不肯發力智能機市場,猶豫不決再加上其內部固有的“家長式”封閉管理模式,失敗只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