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匪作為一種職業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土匪集團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采取了許多內部控制的措施,這與現代企業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本文主要以古代土匪集團為例,從內控五要素出發,分析古代土匪集團是如何實現有效的內部控制的,希望能夠為現代企業提供借鑒之處。
關鍵詞:土匪 內部控制 制度
一、內部環境
1、人力資源政策
土匪的入伙儀式黑話叫“掛柱”,掛柱一般分保人保舉和自己投靠兩種。保人保舉相對簡單些。這個保人—般和土匪比較熟悉。一般要有20人保舉才能入伙,對沒有保舉人、自己提出來“掛柱”的人,則要經過相對嚴格的盤問。來者首先試探他的膽量,這叫“過堂”。只有通過“過堂”合格者,才能夠入伙,這樣能夠降低可疑人員混入風險,保證團隊運作的高效性。
2、行業文化
土匪們也是有自己的行業文化的,一是喜車喪車不搶,土匪不搶喜車喪車,主要是圖個吉利;二是擺渡的不搶,土匪到處流竄,遇到江河擺渡,常常求助于船老大;三是背包行醫的不搶,土匪在打仗作戰時,不免有傷病號,因而很需要醫生的治療。四是沒錢的人不搶,沒錢的人沒什么好搶的,他們只會以死相拼。
二、風險評估
1、應對外部風險
1.1必要時物歸原主
土匪們為了安全起見,搶來的財務一般要保留三到四天,才可公開分肥。如果被搶的人是官府中人,或是有勢力人的親戚、好友,失主便會四出派人偵查。一般可以根據失竊的時間、地點,找出作案的匪幫。這時,總瓢把子就會被傳,或私下說定,讓其找出下手人。總瓢把子則將其失物歸還原主。如若不還,就會得罪有勢力的人,生意無法進行下去。
1.2不搶外國人
土匪集團是一個很識時務的集團,他們想要長期生存下去,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智慧,對于外國人,他們一向抱著“搶不起但是躲得起”的態度,他們知道如果得罪了外國人,不但會遭到船堅炮利的外國人的打擊,還會遭到崇洋媚外的中國人的清剿,這是一筆很劃不來的買賣,所以,當土匪們遇到外國人,不但不會下手,而且還會暗中保護,直到送達目的地為止。
2、應對內部風險
2.1多馬分肥
土匪集團也是一個有著明確分工的利益集團,因此,一次劫案的成功要歸功于集體的智慧與付出,為了防止分贓不均,集團內部規定:每次作案所得財物,無論多少都平均分成九份,兩份上繳歸公,一份給予眼線,一份特獎此次出力人員,一份撫恤本山歷年傷亡弟兄子侄之家屬,剩下的四份大家公攤。這樣做既能防止分配不均而引發內部矛盾,又能起到鼓勵業務出色者,大大提高了集團內部的穩定性和創收能力。
2.2防止內部形成黨派
總桿首和桿首的關系是很不穩定的,雖然在歸并或聯合之前發過誓,并以兄弟相稱。實際上組合起來的各個土匪團伙的成員在宣誓服從他們的總頭目時,還保持著他們的個性,因此,為了防止內部叛變,匪首們經常將不同桿首之間的兵力相互調配,不允許桿首和匪眾們有長期配合的機會,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制約內部黨派的形成,也能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
三、控制活動
1、公積金制度
命運使從事搶劫的土匪不得不把牢獄視為第二家庭。因為搶劫總有一天要“失風”,即失手。作案時間長了,難免有“失風”的時候。所以,“失風”對老資格的土匪來說已算不得什么。幫中同伙為體恤苦難同伴起見,立有嚴厲的幫規,準備相當款項,為犯案坐牢的土匪應付善后。
2、撫慰被捕者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出來混總歸要還的,做土匪的被抓是經常的事,土匪們為了集體利益被抓甚至被看作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因此被抓的土匪被釋放的那一天,也是其最榮耀的一天。所以,匪徒們知道被捕釋放后能受到伙伴們的歡迎和優待,就會大膽作案 ,爭創佳績。
四、信息與溝通
1、信息傳遞
大型土匪集團一般具有比較完善的信號傳遞方式,白天一般使用狼煙,因為狼糞或牛糞曬干點燃后,煙極直,風不易吹散,若有官兵來圍剿,山下的崗哨立即點燃狼煙,這樣就可以把預警信號快速傳遞到山上,讓匪眾們有充足的應急時間。
2、信息保密
為了避免官方的追蹤和打擊,土匪對自己的活動和行為嚴加保密,因為一旦泄露,后果是嚴重的。土匪的秘密用語不及秘密結社那么復雜,通常是以純粹的當地土話為基礎,只有本地人才能聽得懂,再加上某些帶有土匪活動的劣性特質的特殊詞匯或者和土匪日常生活有關的某些迷信用語。
五、對控制的監督
在人們的概念中,土匪乃一群烏合之眾,他們通常缺乏政治遠見。可是事實上,人類社會任何一種組織要持久地存在并進行活動,都遵循一定的規則,受一定的約束。事實上,大型土匪集團內部也是有自己的監察系統的,通常由“二當家”來組織開展工作,對幫中各項制度、措施的整體執行情況進行持續性監督檢查,以此來嚴明內部的組織紀律,使土匪集團能夠長期存在下去。
參考文獻:
[1]張耀銘,《土匪的歷史》,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7月
[2]郭佑,青禾,《竊賊的歷史》,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7月
[3]何西亞,《中國盜匪問題之研究》,泰東圖書局,1925年版
[4]王希亮,《土匪秘錄》, 團結出版社,199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