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飲食一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第一要素。各個國家由于所處的地域特征、氣候環境以及各自的民族風俗不同,所形成的飲食文化也就有所差異。隨著全球化態勢下的跨文化交際越來越頻繁,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也隨之顯露出來。本文將通過對中西方飲食文化的觀念、方式、烹飪方法、烹飪內容等進行對比,展示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為中西方飲食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依據。
關鍵詞:中西方 飲食文化 差異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蘊、不同的歷史發展歷程及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事哲學造成了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而中西方飲食差異主要包括了飲食對象、飲食方向、飲食方式和飲食禮儀的不同。中西方飲食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補。現在的中餐已開始注重飲食的營養性、健康性和烹飪的科學性;西餐也開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境界發展,中西方飲食文化將在交流中發展。
一、飲食觀念的差異
1.中國飲食觀念 中國人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飲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國人的飲食強調感性和藝術性,追求飲食的口味感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意俱全,而不管營養是過度還是不足,也不管各種營養成分是否搭配得當,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營養價值,這也是中國飲食文化存在的最大弱點。簡單地說,中國人吃的是口味,民間有句俗語:“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味是中國飲食的魅力所在而美味的產生在于調和,中國烹飪講究的調和之美,是中國烹飪藝術的精要之處。中國人飲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饑,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圍桌而坐,面對滿桌豐盛的酒菜,人們相互敬酒、勸菜,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營造出一種熱鬧溫暖的用餐氣氛。特別像在春節、中秋節等節日里,全家人聚在一起共吃團圓飯,相互祝福,圍桌而談,體現出一種和睦、團圓的氣氛。同時中國人在吃飯的過程中,不會限定每個人的食量,也不會對食物進行提前分配。這種飲食方式是中國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而西方人用餐時,都喜歡幽雅、安靜的環境,習慣于獨盤獨碟,每個人的食物是提前分配好的、定量的,吃飯的時候沒有固定的座位,可以自由走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當今比較流行的自助餐。這種用餐方式體現了西方人對人性、對自我的尊重,強調了個人的獨立和自主,保留了個人空間。但各吃各的,彼此間互不干擾交流,缺少了一些中國人共樂的情調。
2.西方人的飲食葷食為主 西方人繼承著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統,以漁獵、養殖為主,以采集、種植為輔,葷食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動物,連西藥也是從動物身上攝取提煉而成的,因此肉食在飲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種植業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飲食中的比倒仍然要比中國人的高。
二、烹飪方法的差異
在中國,烹飪是一種藝術,體現著嚴密性與即興性的統一,所以烹調一直以極強的趣味性,吸引著以飲食為人生樂趣的中國人。中國的烹飪方法多種多樣,有煎、炒、爆、炸、溜、燜、蒸、煮、燉、烤、燴、拔絲等,做出的菜肴讓人眼花繚亂。中餐工藝的變化較為復雜,既費時又費工,又要求有精湛的烹調技巧。不同的烹飪大師,對于同一道菜,由于個人廚藝以及對原料選擇標準同時還滿足對美味的渴望,只要口味好,便樂意享受這口福。
對比注重味的中國飲食,西方的飲食比較講究營養的搭配和吸收,強調飲食的營養價值,注重食物所含維生素、蛋白質、熱量的多少以及是否被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而不會過分地追求食物的口味,西方人吃的是營養,更多的是從營養的角度來理解飲食。簡言之,西方是一種科學、理性的飲食觀念,他們的飲食多是為了生存和健康,幾乎不把飲食與精神享受聯系起來。中國飲食的美性追求壓倒了理性,忽視了食物營養的合理搭配,而西方飲食注重食物的科學和營養,維護了人體的健康。中國應借鑒西方這種科學理性化的飲食觀念,注重食物的營養性、健康性和烹飪的科學性,取長補短,不斷發展完善,使其國際化。
三、飲食內容的差異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飲食從先秦開始,就以谷物為主,肉少糧多,谷類蔬菜居多,植物類萊品占主導地位。據西方植物學者的調查,中國人吃的蔬菜有6OO多種,比西方多六倍。中國人之所以以植物為主菜,跟佛的不同,會做出不同的口味來。對于從事這一工作的人來說,不僅能滿足個人的經濟需要,而且還呢不過從中得到樂趣,提高個人的人生境界。在西方,烹調的全過程都嚴格按照科學規范行事,菜肴制作規范化,如調料的添加量精確到克,烹調的時間精確到秒,廚師如同實驗室的實驗員,因而工作也就成為一種極其單調的機械性工作。由于西方人在飲食方面重在食物的營養,只要攝取的營養夠標準,他們就不在乎食物的種類、樣式和做法。因此烹調方法主要有煎、烤、燜、炸。
綜上所述,中西方飲食在飲食觀念、飲食方式、飲食內容、飲食餐具、進餐座次、烹飪方法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且各有長處。當然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具有相對性。隨著世界全球化不斷加快步伐,經濟、文化、信息高度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中西方飲食文化必將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補。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提高,現在的中國人開始注重食物的營養性和科學性,西方人也開始注重食物的色香味意形俱全。飲食文化的交流正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充當著不同文化間的“傳遞帶”。可以預料和展望,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將會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變得越來越富有魅力,中西方餐飲文化將在交流中共同發展,人們也將會享受到更美味、快捷、營養、健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