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再造是電子政務實施的理論依據。電子政務是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的政府再造,是新時期政府管理變革的良好的契機。電子政務政府在管理理念、管理體制、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上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上的影響,希望能夠給政府實施電子政務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政務 服務型政府
在信息化的社會,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信息資源的豐富和廣泛利用,使政府的壟斷地位,特別是對信息的壟斷地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地挑戰。由于政府與公眾關系之間錯位所導致的低效政府管理會讓使政府陷入社會的懷疑和拷問下。特別是隨著網絡力量的興起,已經大大擴展了信息傳播的渠道。在電子政務環境下,如果政府不能重視公共管理的內在價值,不能夠及時服務好社會大眾,政府實際上有非常失職了。實施電子政務的主要目標就是順應信息化社會對政府管理的要求,建立起為公眾服務為導向的政府。
電子政務的出現不僅是一場技術革新運動,而且是一次涉及政府組織與行為模式深刻變革的行政改革,是一個政府再造過程。無疑,電子政務的建設對政府職能有著深刻的影響。
首先,電子政務豐富了政府職能的形式。電子政務為實現由傳統政府的管理職能向現代政府的管理與服務職能轉變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在政府職能上網上,它幾乎成為政府上網的唯一重要的指標。例如,英國將政府職能全部上網作為實現電子政府的標準。但是網上的政府職能只能根據現實的政府職能來確定,絕不能任意增減。
其次,在組織環境上,政府職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改變,而承擔著政府職能的行政組織則隨著政府職能范圍的改變而變化。政府職能變動直接的影響著行政組織設置的性質和規模,構成影響行政組織設置的根本性因素。而電子政務促進了政府職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必然會影響政府組織的結構和運行;電子政務使政府的工作由事務性(體力)為主向以智力性(腦力)為主轉變,促進管理人員向多能綜合型的方向發展,更多的依靠責任心來自我約束,實現 從被動型執行向主動型執行轉變,即提升了公務人員的技能;電子政務的發展使網上溝通成為最主要的溝通方式。
在組織結構上,電子政務打破了原有政府部門之間的物理界限,使行政組織的結構形態由高聳向扁平化、網絡化轉變。在信息社會,由于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傳輸改變了過去單一化的傳輸渠道,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跨越時空的傳輸渠道,不僅高層管理者能夠及時獲得有關全局的信息,處在其他層級不同的管理崗位上的工作人員也能及時獲得全局信息,管理上層與下層在獲取信息的范圍、數量、時間上的差別在不斷縮小。這為組織成員參與信息交流提供了技術條件,也使組織在形式上更具多樣性。扁平化網絡化的政府結構組織注重資源共享、人機互動,重視橫向聯系與溝通,注重知識和人力資源開發。
最后,電子政務對于政府的運行結構有著深刻影響。對于政府管理主體來說,電子政務以民主理念推動權威式領導向自由開明的互動型領導轉變,從而提高了政府領導者的決策能力和協調能力;電子政務使得政府機構呈現整合化和彈性化的趨勢;電子政務改變了政府利益結構,使得政府利益向公眾傾斜,同時也對政府組織和個人利益進行了規范和保障,使政府利益結構趨于穩定。對于政府管理運行過程來說,電子政務促進了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提高了政策執行的水平,并促進了政府績效評估的完善;電子政務創造了公眾參與行政監督的網絡環境,優化了外部監督主體的監督方式,促進了社會監督網絡體系的形成;電子政務使政府公共關系在極大程度上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增強了公眾在政府活動中的參與度,提高了政府公共關系的效率。對于政府管理客體來說,政府內部事務逐漸無紙化,智力性更加突出,電子政務使得社會公共事務的范圍得以擴大,社會公共服務的質量得以改善。
從目前來看,全球電子政務發展正朝著以用戶為中心,優先發展基本公共服務作為應用重點,由信息管理邁向知識管理,走政府與企業聯合發展等的趨勢和方向發展。這些對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政府的管理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深遠影響。
總之,發展電子政務的實質是對傳統的政府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提出挑戰,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實現政府管理創新。推行電子政務旨在變革政府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以服務公眾為中心。在此過程中,技術僅僅是一種應用工具,要想取得電子政務的成功,必須改變政府的思想觀念、政府流程、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等眾多方面。政府首先應當努力改變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息傳遞方式,以更加開放和謙和的姿態去實施電子政務這一嶄新的管理手段。
參考文獻:
[1] 史楊,徐美珠. 強化政府公共服務 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J].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7,(02) .
[2] 高斯明. 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改革現狀及原因分析[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9,(05) .
[3] 楊國鵬. 當前我國貧富差距的狀況及其制度分析[J]. 安陽工學院學報, 2005,(04) .
[4] 安亮. 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途徑與對策——哈爾濱市城市供水危機的啟示[J].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6,(08) .
[5] 張世洲,譚琦. 我國公共需求的變化與政府公共服務戰略研究[J].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8,(03) .
[6] 許悅. 強化我國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路徑選擇[J]. 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 2009,(01) .
[7] 張瑜. 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中地方政府績效評估分析[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3) .
作者簡介:錢晶(1989-),女,漢族,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