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通鋼國產高速線材軋機精軋機組在設計、制造、使用、裝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介紹了針對各種問題采取的改進措施。改進后精軋機組故障時間由每月9小時以上降至3小時左右。軋機下線架次由每月5架降至2架。設備穩定性有較大提高。
關鍵詞:高速線材軋機 精軋機 軸竄 研油膜改進
前言:通鋼高速線材廠,是以生產線材為產品的企業。其中精軋機為(10架)懸臂側交45度無扭精軋機組,是生產線上的主要機械設備。從投產以來,隨著年產量逐年提高,常規檢修的軋機上線后使用周期太短,已經不能滿足產品質量和產量的高標準、高要求。工人維修工作量及勞動強度增大,生產成本增高,軋線熱停工時間增加。因此,怎樣提高軋機作業率,延長軋機使用壽命,成為生產作業中首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下線精軋機檢修故障原因進行分析,從中發現軋輥軸軸竄、油膜軸承損壞是軋機產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兩大原因進行逐項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
1.軋機軋輥軸軸向竄動原因
1.1軋輥軸推力軸承圓鎖帽失效松動。失去軸向限位功能處于不穩定狀態,軋制時,軋輥軸上下浮動產生的軸竄。
1.2推力軸承小套松動。軋輥軸推力軸承是通過鍵配合與軸承小套安裝在軋輥軸上,軸承小套及鍵與軸面配合間隙過大,在軋制時兩者相互運動,軸承小套端面與軋輥軸軸肩相對磨損產生間隙,產生軸竄。
1.3推力軸承損壞產生的軸竄。由于推力軸承供油不足、齒輪齒形誤差過大產生偏載導致軸向力過大,軋制過程中堆鋼產生極大的軸向力,使負載增加造成推力軸承損壞產生的軸竄。
1.4裝輥時產生錯滾導致兩軸軸向拉力不均,推力軸承負載加大過熱磨損,產生間隙導致軸竄。
2.軋機研油膜軸承原因
2.1潤滑系統方面原因:
2.1.1油中含有水、雜質超標研油膜軸承。由于油膜軸承工作時形成油膜將相互轉動部件分離開,形成液體摩擦,其間隙較小,若水和雜質進入油膜,則損壞油膜軸承。水和雜質的來源:一是由于軋機軸竄密封損壞,軋輥冷卻水帶氧化鐵皮進入機體,隨回油進入油箱,部分雜質經油泵隨供油進入油膜軸承。二是裝配過程中:零部件處理不凈殘留雜質以及殘留密封碎片,同時可隨供油進入油膜軸承。三是管路密封件老化:管路內密封長時間受油侵泡發生化學反應,失去固有特性變質脫落,脫落密封雜質進入油膜軸承或阻塞油路。
2.1.2軋機擺臂爬機管路配管不合理。現共有軋機30架(用一備二),不同生產廠家的軋機配管各不相同,一些廠家配制的管路工作時易產生振動、受拉,連接部位松脫、管路斷裂潤滑油內泄,使潤滑點供油不足、斷油燒毀油膜軸承。
2.2檢修裝配方面的原因
2.2.1檢修裝配時油膜位置裝錯,形不成油楔而研油膜軸承。
2.2.2拆卸軋機供油管路時,拆卸下油管隨意亂放,使雜質進入管內,隨供油一起被送到潤滑部位,破壞油膜造成油膜軸承損壞。
2.2.3過濾器失效,過濾器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安裝不規范和更換不及時,過濾網破損,起不到過濾作用,使雜質大量進入軋機損害油膜。
3.改進措施
3.1軋機軋輥軸軸向竄動改進措施
3.1.1將軋輥軸推力軸承圓鎖帽改造成花鍵式螺帽,并用平鍵固定,防止松動。如圖1:
3.1.2改造軋輥軸取消軋輥軸軸承小套,直接增大推力軸承安裝處軸徑,將推力軸承直接裝配在軋輥軸上,減少軸、軸承小套制造和裝配誤差,防止在軋制力作用下相對運動,產生磨損,發生軸竄。如圖2:
3.1.3對易松動部位涂膠防松,主要使用圓柱體固持膠及螺紋鎖固膠,防止相對磨損產生軸竄。
3.1.4檢修裝配時協助裝輥人員,調整裝輥軋輥保證裝配質量。
3.2研油膜改進措施
3.2.1重新設計擋環密封,保證密封磨損后有一定的位置補償和定期更換密封,控制軋機軸竄,控制污染物進入。軋機油中含水量由改造前5%以上降至改造后0.5 %左右.
3.2.2潔凈油質,保證油中雜質不超標,定期和不定期更換過濾器,保證濾油質量。
3.2.3嚴格要求所有參與軋機檢修的人員,保證檢修裝配過程中潔凈無雜質,防止檢修過程中管路油口部分二次污染。
3.2.4重新配制爬機油管,對不同廠家的軋機機體內爬機管路進行統一配管,采用了漲管式集中配油紫銅管爬機管路,同時對所有軋機爬機管路進行固定,起到防止管路振動及管路斷裂問題。
4.結束語:
通過精軋機組軋輥軸軸竄、研磨油的改造,精軋機組發生故障的 次數及故障停機時間較以前大幅度降低。故障停機時間由月均9小時降至月均3小時,年節約72小時。下線軋機由以前月均5架降至現在月均2架左右。軋機作業率在90%以上,有效促進了產量的不斷提高。雖然經過一系列改進措施,精軋機的故障大大降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清醒地看到改進措施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改進后的密封易磨損,推力軸承拆卸困難等,需要今后進一步改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