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 強調畢業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是高職辦學的重要特色,而企業文化是一個成功企業的精髓所在,因此如何把企業文化與高職教育專業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培養出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服務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才能實現專業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和提高。文章通過介紹企業文化融入專業途徑的介紹,為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企業文化 專業建設 途徑
企業文化是在現代化大生產與市場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產生的一種以現代科學管理為基礎的新型管理理論和管理思想。也是企業全體員工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為一線服務的技能型人才。高職辦學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畢業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強,做到到崗即能上崗。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會有相當一部分高職畢業生在工作初期對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團隊合作、勇于創新等企業核心文化缺乏了解,造成對就業崗位的不適應,產生了很多的苦惱和困惑。我們認為,是高職學生在學校接觸的校院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差異性造成的。因此高職教育只有在學校專業建設時就能積極的融入企業文化,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一、深度融合先進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高職教育已經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我們要進行對先進企業文化傳承,要把能為企業(行業)培養能力強的,有品位的學生當作自己的使命。在教學中將企業文化與專業技術結合起來,使學生能深入理解兩者之間的聯系,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有利于學生更有效地發揮專業技能,在專業教學中進行企業文化教育,還能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 有興趣同學們才有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我們進行課程體系優化和建設時,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企業文化在專業教學中的滲透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手段。另外,通過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學生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技能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的巨大作用,從而提高學習專業技術技能的興趣,還有,在對企業文化的認識理解過程中,學生充分體驗到企業的競爭壓力與職業責任,激發起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內在動機。
二、深度融合先進企業文化的路徑
(一)融合企業理念精神,制(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大多數的高職畢業生要到企業就業,他們所面臨的不僅是技術的適應問題,還有如何快速融入企業文化氛圍的問題,以便能快速的適應企業的工作需要。為此,要在制訂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邀請各企業家、技術總工等作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使專業建設指導工作主動、靈活地適應先進企業需求,要想更有效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就必須要融合企業理念精神。通過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成立“訂單班”等模式,實現高職教育與先進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將企業文化中優秀的團隊意識、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及敬業精神等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過程,并滲透到學校的校風、學風、班風建設中,形成良好的職業教育氛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
(二)加強和提高教師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教師是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的主要途徑,也是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對接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因素。學校應積極提高校內專任教師的企業文化素養,再利用課余時間到企業進行兼職,也可以安排一部分無工作經驗的老師脫產進行社會實踐,也可以聘請企業一線的有經驗的管理者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校的專業教學工作;還可以通過一些融合員工培訓類課程來提高教師的企業文化認識。
(三)積極鼓勵在校學生利用業余去企業實習鍛煉。
企業實習是在校生了解和學習企業文化的重要方式,高職教育就是面向一線企業的,因此高職教育不能還是按照傳統的以學校的課堂為主的教學模式,為了適應企業的發展,必須將課堂延伸到實訓基地(校外)、企業車間,使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深度對接,在實踐操作中加深對企業工作方式、組織模式和管理流程的了解,直接接受企業核心文化的熏陶。融合優秀企業文化內涵,豐富課堂內容。
(四)開展各種形式宣傳活動。
企業文化要想能順利融入到校園、深入課堂,需要積極進行宣傳。不能停留在標語口號、物質擺放層面。文化的習得需要主體的參與和內化,因此應積極開展企業文化主題宣講活動、團隊合作訓練、職場模擬、技能大賽等互動性、參與性較強的職業化活動,挖掘學生潛能,活躍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褚朝森.接軌企業文化建設專業文化[J].衛生職業教育,2010年8月
[2]戴維海. 高職教育文化引進融合企業文化的認知與運作[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12月
[3]馬昀.論企業文化在高職專業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年3月
[4]余祖光.高職專業建設中的工業文化對接[J].職業技術教育,2011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