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在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可以促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風氣和氛圍,培養學生體育興趣、養成終身體育習慣。
陽光體育運動在學校開展情況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積極響應型
(一)學校領導、教師認識到位,領會并貫徹文件精神
全面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近年來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現狀做出的重大決定,其目的是要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國家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舉措:在廣大學校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而作為這項舉措的直接執行者:學校教師,只要是關注國家發展,致力于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健康發展的,必定會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并且將會不遺余力的將這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增加投入,完善設施,為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提供條件
中國是農業大國,全國大多數的人口都在當地的農村,而農村經濟又不是很發達,學校的設施不完備。現在黨中央、國務院將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擺上當地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同時把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當地體育運動水平,豐富當地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作為考核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要措施,因此學校可以借機加強與當地黨委政府的溝通,爭取到更多的資金用于學校的體育設施建設,為開展學生的陽光體育運動提供必備的物質基礎。
(三)結合其它工作統籌安排,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提供時間保證
1.在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中,摒棄過去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體現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思想;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果;減輕在學生身上的課業負擔,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安排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鍛煉活動。
2.在日常工作中繼續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鍛煉標準》。在搞好日常的體育教學同時,借助于近年來推行的體育加入初中升學考試制度的作用,提高學生自覺積極鍛煉,再利用陽光體育運動的補充作用,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在陽光下進行多樣的體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的方法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又可以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激發更多的運動能力。
3.保證課程合理設置,統籌安排,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廣播體操,寄宿制學校要堅持每天出早操。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的集體鍛煉。通過一系列的體育鍛煉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二、應付型
(一)學校領導保持 “應試”教育的思路
雖說教育教學改革在我國進行了多年,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只求升學不求學生全面發展的現象,不推行改革,不讓素質教育進入學校,或是沒有完全實行。許多的領導或教師用他們的“經驗論”否決了素質教育的意義,他們認為,許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參加了大量的勞動,不用再加大負擔,在體育課上再去鍛煉。
(二)學校領導將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沒有做細致安排
領導因認識上的不足,在教學中,體育課成為了升學考試科目擠占、挪用的重點對象。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不在畢業班情況還好些,一旦進入畢業班,挪用,擠占的現象更加嚴重。隨著推行體育加入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的舉措,各個學校才開始逐步恢復規定的課時數,但是這僅僅是在準備進入畢業考試的最后一個學期才臨陣磨槍,用突擊的方法來把學生素質在短期的時間內提高到他們想象的水平。
(三)經費不足造成基礎設施不齊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陽光體育的開展
由于國家的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性發展,各級的農村學校在辦學經費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學校想要更好的發展,資金投入的傾向必須是學校的硬件設施及師資培養。而用在體育設施的費用往往無法得到保障,體育鍛煉是必須依靠一定的體育設施、器械。
(四)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制約了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由于學校對體育工作的不重視,學校對體育教師的待遇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學校對體育工作上要求不明確、具體,使體育教師的一些工作得不到體現,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學生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時就有一定的想法,教師在開展活動上又不盡心盡力,學生的參加積極性很容易消失,那么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就只能是一個“口號”。
三、冷淡型
在一些邊遠的農村學校,由于學校地處深山,而且是在一些山區或分散的居民點。學校與外界的聯系幾乎隔絕,教師受經濟落后,信息不發達,及自身思路的閉塞,不輕易去接受新事物,對于此類新興的舉措難以接受,無法去重視它。在這些學校,由于條件十分的艱苦,人數不多,無法配備專業的體育教師,體育設施更不用說了,在這些地區,不要說體育,就是學校的生存和發展都無法根本上得到保證,更不用說學校孩子們的體育鍛煉了,盡管學校的教師學生是那么的熱愛體育,有一個平整的場地,一個好的籃球場都是他們的奢望。
參考文獻:
[1] 董新軍;曾紅卒等. 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與干預措施研究[J].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8(07).
[2]王月華. 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與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6).
[3]劉子強. 南昌市中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J].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2008(3).
[4]何志文. 從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現狀透析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意義[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08(1).
作者簡介:程小坡(1975-),男,安徽金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