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是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黨的十八大把社會建設列為“五位一體”的五大奮斗目標之一,這就為社區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任務和要求,也為社區黨建工作開創新的局面帶來了重要的機遇,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創新思維,不斷拓展新形勢、新任務下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的路徑,保持黨的純潔性,增強基層黨組織生機與活力。
一、創新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創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本質需要。十八大報告提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理解這段話的重要含義,我們應當認識到,作為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基層黨組織應該成為建設這一工程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2)創新是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上水平的需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基層黨組織作為領導核心或政治核心的地位雖然沒有變,但任務和形式都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社區基層黨組織必須與時俱進,以新促變,解決好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利益的途徑和方式,更好地發揮利益表達、利益整合以及政治動員的功能。(3)創新是社會建設對基層黨組織的要求。社會建設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戰略任務,社區基層黨組織處在社會管理的最前沿,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任務,要求社區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承擔起鞏固完成各項社區建設任務的思想基礎、群眾基礎和動力基礎的責任。
二、當前社區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方法開始“老化”。一些單位黨組織的工作方法與創新社會管理的整體要求不相適應,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對不準焦點,抓不住難點;在黨建工作方面,“規定動作”多,“自選動作”少,千人一面,百病一方,缺乏靈活多樣的方式。(2)政工隊伍開始“退化”。社區黨組織政工干部年齡老化,知識結構單一,黨務部門成了安置老弱病殘和富余人員的場所,出現了黨務工作者整體素質下降的趨勢。
三、對策
(1)思想觀念要創新。思想認識上,社區主要黨政負責人對黨建工作要從現階段實際出發,適應新時期的新變化,自覺地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高度認識加強社區黨支部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認識搞好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出發點是為社區管理保駕護航,立足點是建立文明社區、和諧社區,黨政工作的目標是一致的;在實際行動上,共同參與、維護、實施好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做到思想和行動上高度統一;在物質條件上,根據社區的承受能力和條件,社區居委會行政領導對黨組織開展的各項工作活動,以最大的限度,在人力、物力、財力給予支持,確保基層黨支部的工作計劃和目標任務得以實施。(2)教育內容要創新。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要創新。要打破以往思想教育上的“你說我聽”式的灌輸式、被動式、強制性的教育方法,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突破,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強調教育的針對性、貼近性和實效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使思想自覺轉化為行為自覺,切實做到思想上有收獲,認識上有提高,行為上有“動作”,整體上有效果。(3)提高素質要創新。一是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有計劃、有目標地吸收黨務人才;二是在現有政工干部隊伍中發現“苗子”,著力培養,使之逐步成長成才,成為“土生土長”的黨務工作“專家”和行家里手;三是積極為黨務工作者提供黨務交流的平臺,由上級黨委組織搭建,定期召集相關的領導、基層黨支部書記、黨政工作骨干進行專題或綜合性的交流,促進黨務工作者掌握新形勢,新內容,新方法和新觀念;四是開展黨建課題調研,促使黨務工作者把實踐中的感性認識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黨務工作者的思考力、分析力和判斷力,提高綜合素質。(4)活動載體要創新。創新活動載體是更好地發揮社區黨組織作用的有效形式,它具有生動活潑、入耳入腦、可親可信、容易被人接受等特點,是社區黨支部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新變化,滿足廣大黨、職工、干部多層次、多樣性、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創新黨組織活動的重要舉措,必須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創新和發展,提高貼近性和實效性,成為豐富社區黨組織工作內涵的重要平臺。(5)管理方法要創新。社區黨組織要更好地發揮作用,必須借鑒企業生產經營的科學管理方法,建立以工會、共青團為骨干的工作分工負責保證體系,制定工作目標任務,明確實施辦法和考核標準,細分個人崗位責任制,把傳統的定性、定向管理轉變為指標分解打分考核的量化管理,盡量以清晰的數據來衡量組織和個人的工作績效大小。考核的結果要與個人收入、評比先進掛鉤,并作為以后能否繼續選聘用的依據。(6)教育陣地要創新。信息網絡是一個新生事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具體特征,信息網絡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給進一步推進社區黨組織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必須加以利用,為新形勢下深化黨組織建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