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集團的財務控制是企業集團控制的基本手段,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應致力于將企業集團資源加以整合優化,使資源消費最小而其利用效率最高、企業價值最大。本文通過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研究,力爭實現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目標。
【關鍵詞】財務控制;集權制;分權制;預算管理
企業集團財務控制屬于一種經濟控制,是指為了實現企業集團預期的財務目標,由企業集團各級財務管理主體根據財務預算和財務制度等,對母公司和子公司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以及影響和制約母子公司財務績效的各因素實施約束,并對脫離預算或制度的偏差進行調節的一種管理活動。
一、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意義
(1)有利于實現企業集團整體的財務目標。通過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子公司的積極性、創造性與責任感,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集團資源的聚集整合優勢和管理的協同優勢,從而實現企業集團整體的財務目標,達到企業集團整體價值最大化。(2)有利于發揮母公司在企業集團中的中心作用。為了充分發揮資本杠桿效應,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目的,母公司通過制定統一財務戰略、財務政策與基本財務制度和實施統一財務規劃,憑借其出資人的身份對其子公司的融、投資決策以及利潤分配等實施財務控制,從而使母公司成為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核心,發揮母公司的中心作用。(3)有利于增強企業集如的競爭力。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健全的財務控制,是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取勝的根本保障。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企業集團的財務控制,這樣有利于不斷增強企業集團的競爭力,積極地迎接世界經濟的各種挑戰。(4)有利于整個集團戰略決策的順利實施。集團公司進行戰略決策是其重要職能之一,集團公司的戰略往往會引起整個集團若干方面廣度和深度的較大變化,這種變化需要有較強的財力支持作保證,需要對與戰略決策有關的各方面或者公司進行財務控制,否則,集團公司的戰略決策將難以順利實施。
二、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模式
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模式是基于企業集團發展戰略與管理目標,規范、監控與督導各方面、各利益主體、各層級財務管理組織的理財行為,其核心問題是如何配置財務管理權限,其中又以分配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財權為主要內容。按管理權限的集中程度可將母子財務控制模式分為集權制與分權制兩種類型:集權制財務控制模式就是指重大財務決策權都集中在母公司,母公司對子公司采取嚴格控制和統一管理方式的財務控制模式;分權制財務控制模式是指母公司只保留對子公司的重大財務決策事項的決策權和審批權,而將日常財務事項的決策權與管理權下放到子公司,子公司只需對一些決策結果報請母公司備案即可,母公司不干預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對子公司以間接控制方式為主的財務控制模式。適度的集權與分權相結合既能發揮母公司財務調控職能,激發子公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經營者及子公司風險。
三、我國企業集團應選擇適度集權型的財務控制模式
我國企業集團實行財務適度集權控制,在實際運作時采取的具體策略或方式應視各個集團的不同情況而有所區別。總的來說,可以從下列方面加以考慮:(1)完善企業集團組織機構,進行財務集權控制。一種可行的辦法是在集團總部董事會下面分設各類委員會,采取兼職制度,吸收分支機構及子公司的負責人或其授權代表擔任委員,由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擔任主任委員。董事會將一部分分支機構及子公司的重大財務決策權下放到各類委員會,由其做出決策。這樣,在保證集團總部權威的同時,公司總部與分支機構及子公司之間就保持了有效的信息溝通,通過分支機構及子公司的意見反饋可使集團總部的決策更加合理和科學。而且由于分支機構及子公司的負責人本身參與了決策過程,了解決策的意義,有效保證了集團總部的決策在分支機構及子公司中的貫徹和落實,以實現企業集團的財務集中控制目標。(2)實行全面預算管理。預算控制是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階段,對實際發生值與預算控制計劃之間差異的管理權限,一定要由集團總部掌握。集團總部通過對分支機構及子公司的分項預算和總預算明晰各自的權限空間和責任區域,細化落實集團部的財務目標,對分支機構和子公司進行有效控制。預算的編制是一種預期,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情況,預算與實際情況之間會有一定差異。為了保證預算制度的有效實施,集團總部與分支機構及子公司之間要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對預算執行的情況進行跟蹤監控,不斷調整執行偏差,確保預算目標實現。實務中企業的做法一般是:預算控制計劃值與實際值之間差異在一定范圍內的由集團總部總經理處置,對超出預算既定范圍的突發事件或非常事件,由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報原預算審批機構處置。在審批之前,按原預算執行,預算執行完畢后,一般還要進行預算分析,以檢查預算執行情況。集團公司根據子公司的組織結構、經營規模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的特性進行預算控制:一是預算的編制采用從下到上的方法,這樣既考慮了子公司的意見,照顧了子公司的利益,又有利于集團公司審視子公司的經營活動。二是預算的整體性及全面性使子公司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協調,提高管理效率,減少摩擦,增強凝聚力。三是預算是以集團公司的發展規劃為依據,可保證集團目標計劃的實現。預算給每個子公司以明確的經營管理目標和各方的責權關系,便于子公司進行自我控制、評價、調整。四是通過建立大型計算機網絡系統,將下屬子公司的資金流轉和預算執行情況都集中在計算機網絡上,母公司的財務主管可以隨時調用、查詢任何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全面控制各個子公司的經營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減少子公司的經營風險和制止子公司的資產流失。(3)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財務集中控制。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企業集團進行財務集中控制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集團總部可以以較低的成本迅速獲得所需分支機構及子公司的信息,及時溝通信息、做出決策。現在我們可以借助信息系統,實現對企業集團財務集權控制。一是建立多層次整體性的監控系統。靠制度、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其成員單位的行為,但是對于一個大型企業集團而言,要實現對整個集團財務活動的有效控制,是很難達到的,必須要設計一套完整的財務監控體系。二是財務集權應從源頭抓起。財務集權包括會計核算集中、財務控制集中和財務決策集中。會計核算是信息的源頭,財務控制是利用會計核算數據進行的決策和監控。會計核算的集中應考慮報表、憑證、交易三集中。報表的集中對一個集團來說是很容易做到的,只需通過傳真或網絡層層匯總和上報。憑證和交易的集中,在傳統的技術條件下,對于一個地域跨度大的企業集團是不容易實現的。(4)實行財務集中控制需注意的問題。一是要做到“集權有道,分權有序”。集權和分權都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分權,也沒有絕對的集權。對企業集團進行財務集中控制,加強集權管理,是指在分權與集權之間更趨向于集權,而不是絕對集權,要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進行有原則、有導向的分權。二是建立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統一的會計制度。才能在集團內部上下之間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以進一步實現集團總部對分支機構及子公司的財務集中控制。三是要注意人的因素。企業集團進行財務集中控制,人員管理是其中的關鍵因素,所有的業務流程、財務活動都是由人實施的。在決定財務集中控制方式后,也須注意對人的管理。四是注意發揮分支機構及子公司負責人的積極性。企業集團進行集權管理、實行財務集中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分支機構及子公司的權力,這對他們的積極性會有一定影響,不利于整個企業集團的發展。因此,在進行財務集中控制時,必須注意保護和發揮分支機構及子公司負責人的積極性,采取將薪酬計劃與執行財務集中控制結果掛鉤等各種措施,調動其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倫.《論我國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模式及選擇》.中國經貿·下半月.2012(4)
[2]馬小挺.《我國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模式的選擇與建構》.現代經濟信息.2011(11)
[3]朱旭陽.《論我國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模式的選擇與建構》.商場現代化.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