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醫院的發展,醫療設備對于醫療工作中的作用變得不可替代,因此,對醫療設備進行高效合理的管理,是保障醫療工作正常開展的基礎,同時要提高醫療設備的使用率,進而提升醫院整體管理水平,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設備管理;人力結構;效率;管理模式
醫療設備管理是當代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醫療設備從采購,保管,使用以及維修,報廢這一系列流程管理,其任務就是隨時為醫療工作、教學研究提供最適當可用的物質基礎,使醫療工作、教學研究工作能夠正常、良好開展,即實現設備供應和管理。目前,由于各醫院醫療發展重點不同,專業性也越來越強,使得醫療投入顯得越來越不足,同時加上當前科技發展,醫療設備自身的科技水平含量越來越高,導致價格也不斷上升,因此如果單單依靠國家財政投入,根本不能滿足現在醫療事業發展的步伐。鑒于此,醫院只能從自身出發,一方面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在高質量的管理下,提高單位效益,通過自身籌集資金來滿足對設備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各個設備的管理,在保證患者切身利益的情況下,增加設備的使用效率,來降低設備在使用中的運營成本。因此,多方面因素說明當前在醫院管理中,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理規劃設備管理人力結構
(1)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管理的基礎。在當今社會上,與其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如說人才才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針對衛生事業來說,高水平的醫療人才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對醫院發展至關重要,縱觀世界,各個發達國家的醫院都十分重視對高水平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及使用,因為醫療管理者認識到現代化醫院規模大,設備先進,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必須有一支強大的工程技術力量,才能維持其不間斷的運行。(2)人才的穩定是保持設備管理連續性的關鍵。在加強設備管理過程中,首先,不僅需要重視這種管理人才地使用,還要保持其維護其穩定性,免除其后顧之憂,在設備管理人才的使用中要 “引得進、留得住”。同時,在實際工作中還要通過加強隊在職人員的專業培訓與再提高,來提升設備管理者的整體管理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然后,要注重對管理隊伍梯隊結構的培養,抓好后備人才培養的長期工程。醫院要使設備管理人員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價值,并在管理工作中發揮這種價值,提供施展他們能力的平臺,嚴格獎懲激勵機制,甚至應當在職稱的晉升中得到與醫院其他行政管理人員乃至于臨床醫生相同的待遇。(3)明確工作職責,適當降低工作強度。設備管理應從醫院的實際出發,對醫療設備進行全系統的綜合管理,包括經濟管理和技術管理。重點抓住采購成本、使用效率、保養維護、報廢再利用等重點環節,盡可能降低醫療設備的運行成本。設備管理人員必須從具體的雜項事務中脫離出來,突出管理職能,才能在現有人力條件下提高醫療設備管理效率,而不是為了解決一根燈管或者一個螺絲而疲于奔波。
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資金是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是保證其他醫療設備能夠獲取、正常運轉的基礎,同時也是由醫療設備在運轉過程中產生,具有有限性的特征,因此要加強管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醫院領導重視醫療設備的采購而輕視使用管理,即重視資金使用輕視回收;重視設備的技術管理而輕視設備的經濟管理,造成設備管理不全面,設備使用率低,經濟效益差。醫院往往重視高精尖設備的購置而忽略常規設備的更新,重視重點科室的設備配置而輕視其他科室的設備裝備,造成設備配置不均衡,難以提高整個醫院的設備檔次,也影響了有限的衛生資源的使用效率。設備采購的需要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1)維持日常臨床醫療工作中的需要,如一些使用量大,低值易耗的基本的醫療設備以及各種手術器械器材等,這些物質保證了醫院日常醫療行為的運轉。(2)等級醫院評審標準以及各學科質量控制中心對學科發展所提出的一定的裝備要求。為保證重點科研項目能夠開展運行,醫療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需要采購一些有特殊使用價值的設備。
三、采購合適的設備,節約有限的衛生資源
(1)在設備的采購中,最主要就是考慮相對于本醫院而言,設備的合理性與適用性,不同的醫院所選擇的設備是不同的。不能單單為追求設備的先進性,而脫離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使得購買的設備不合理,使用頻率低,甚至會造成優秀設備的閑置,這也是不可取的。醫療設備使用率是作為儀器投入產出的經濟衡量指標,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是充分發揮設備使用價值,減少設備資金占用比重,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的一個有力措施。對醫院內各種設備的使用率應當經常進行統計分析,對部門閑置不用或使用率不高的設備做出經濟處罰。(2)對使用科室尚未具備使用條件和技術時應限制購買,以免造成使用不當產生不良影響和經濟損失。醫療設備的管理者應該具備既有經濟管理知識又有技術管理能力,是把技術、經濟、管理綜合在一起對醫療設備進行全面研究的管理學科。如果說臨床醫療行為是為醫院增收,那設備管理部門的職能就是節支。對醫院可能導致閑置的設備,管理者必須有預判,對使用率低的設備要查清原因,分清責任,將部分有共性的設備,管理者可以考慮集中統一管理,統一使用,不能因為臨床僅僅為了使用方便而盲目擴大采購數量,造成使用效率低下。(3)要提高設備使用率,在設備采購時,還應重視設備的可維修性以及耗材的成本。維修性影響設備維護和修理的工作時間和費用。不易維修的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往往導致設備的停頓時間較長甚至閑置,降低了使用效率。
四、轉變管理模式,強調經濟管理
現代醫院設備管理想對于經驗管理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突出了成本管理。除了醫療基本設備或者為提高醫院社會效益的設備以外,其他設備購置,必須強調成本管理。要提高醫院設備所產生的效益,必須降低設備的使用成本。醫療設備是一種專業性強,通用性差的特殊設備,隨著設備使用壽命的降低,其設備殘余價值相對于設備購置金額而言將忽略不計。因此要降低設備折舊成本,在設備購置金額既定的前提下,只有提高設備使用年限。設備管理的經濟手段在此就顯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必須通過調控折舊年限來平衡醫院綜合成本;另一方面,設備管理要通過制定完善的維修保養制度來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周期。設備的完好率是保障醫院正常工作的關鍵。要提高儀器的完好率,維修的技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傳統觀念是,只負責保修期以外儀器的維修,大型儀器買保修。這樣的觀念限制了技術人員水平,也降低了維修人員在醫院的地位。要保證醫院設備充分發揮效益,工程技術人員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技術人員應該擴大維修范圍,通過增加維修量提高維修水平,對第一線的設備保證正常使用。鑒于廠商對設備維修基本是換主要部件而使維修費用極高,技術人員應能學會更換小配件乃至電阻以降低維修成本。醫院要培訓適合醫院工作的維修工程師,明確他們在醫院的地位和作用,適當地送他們去參加醫療設備使用,維護培訓班以進一步提高技術人員維修水平,保證購置儀器的使用質量。
衛生政策的制定其目的都是為了使有限的衛生資源實現其最大的效益,而設備管理的有效性決定了資源使用的充分性,才能使有限的資源可以產生最大的效益。要處理好醫院醫療活動的正常運行,則必須運用一系列科學的設備管理技術和方法,使醫療設備系統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避免因為設備使用的不充分甚至閑置而造成衛生資源的浪費。因而,如何有效的進行設備管理,如何高效地進行設備管理以提高醫院設備的使用效率,就成為醫院設備管理中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藍建成.《醫療設備運行的成本效益分析》.引進與咨詢.1999(3)
[2]卓清浦.《規范日常采購工作,提高醫院經濟效益》.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