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根據教學考試改革過程,結合了教法改革、教材改革和考試方式改革,是一套綜合性質的教學過程,三項改革缺一不可,相互結合,又各自獨立;考核結果客觀實用。
【關鍵詞】教改;提高教學質量;零對接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成,近兩年來對《經濟法》、《財務管理》、《稅收基礎》等課程的考試方法進行了改革。為了配合新的考試方法,教學方法和教材知識結構也進行了調整。經過三個學期的運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考試方式的原因
(1)生源結構特點決定了考試方式有必要進行調整。技工學生,大多數未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集體意識,課堂聽課效果差,考試前臨時突擊或干脆依賴抄襲;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內心悲觀和厭學情緒;對學業和未來信心不足。(2)與企業的用工需求相適應。企業要求員工與崗位職責零對接,通常要求財務人才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對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來講是一個發展瓶頸。(3)教材使用方法有待改進。教改要求教師結合學習的特點,打破教材的框架,合理篩選教學內容,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教材知識結構進行重組。(4)原有的考試方式已經不適用現階段學生的特點,需要改變。
二、新考試方案原則和考試辦法
(1)原則。第一,注重平時表現,并將平時表現和考核成績列入期末成績核算過程中,做到立體地、全方位地、客觀地考核學生;第二,考試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讓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彌補這些不足;第三,將教學和考試緊密結合,教學促進考試順利進行,考試幫助教學提高質量。(2)考試辦法。平時課堂表現總分為50分,每月的月考總分為50分。月考成績加本月表現成績,即為本月綜合考核總成績。細則如下:第一,每月平時成績基礎分為50分,考核內容為:本月出勤(傷病假除外),完成作業和課堂紀律、課上參與師生互動即學習的主動性等情況。第二,平時出現以下情況者,從當月平時表現分中扣除或追加相應分數:擅自曠課,一次扣10分;課堂上玩手機、睡覺或上課遲到者,每次扣5分;不按時交作業,一次扣3分;項目研究小組在3人以下的且項目完成優秀的,加10分;擾亂課堂,不服管教者,每次扣20分。第三,月考成績核算辦法。一是試題要求:卷面總分為100分;本月學習的新知識,占月考總分數的60~80%,之前的舊知識,占月考總分數的20~40%。二是平時表現出現以下情況的學生,在當月月考中,獲得相應獎勵。第四,考試方式。筆試:常規的考試方式;筆試+口試:將試題寫在題簽上,學生抽取考題,當場作答。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能力,例如《經濟法》中的案例分析、《財務管理》中財務分析、《稅收基礎》中稅收案例分析等。項目研究:類似課題研究,即為學生擬定一個題目,在規定時限內,由學生獨立完成項目報告,可以任意查找相關資料。第五,本學期總成績核算辦法。一是最后一次當月綜合考核,在本學期最后一個教學周進行,方法同上;二是求出每位學生在本學期的四次綜合考核成績的平均分,即為本學期該學生的最終成績。(3)教材知識結構和教法的調整。一是跳過了教材部分內容,如非重點章節;二是淡化對知識點的記憶要求,減輕學生的負擔,放松學生的情緒;三是將教學重點調節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上來。
三、運行前后對比
(1)學生課堂自律能力對比。將考核細則向學員公布后,同學們自發的以同桌為小單位,建立相互提醒和督促機制,成效是顯著的。詳見下表:
(2)成績對比。下面,選擇三名同學對比考試改革前后的成績差異(注:學生來源為10會計電算化中專班,科目為“經濟法”,涉及的成績,均為卷面成績)。
這個教學考試改革過程,結合了教法改革、教材改革和考試方式改革,是一套綜合性質的教學過程,三項改革缺一不可,相互結合,又各自獨立。在評定學生平時表現時,要求教師靈活運用各項測評規則,既不能過于僵化,又要規避過于苛求;既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既要批評,更要鼓勵。近三個學期的執行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盡快完善這套方法,讓學生們學業有成,讓我校的教學工作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