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投資目的在于獲得與風險相匹配的預期收益,因而能否將資金投到風險較小、收益較高的項目上,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主要介紹了企業投資決策的過程以及現金流量方法的運用,并進行對比分析。
【關鍵詞】投資決策;折現現金流量;非折現現金流量;投資決策指標
一、投資過程分析
投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投資過程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階段。事前階段又稱為投資決策階段,主要包括方案的提出以及對方案的評價和決策;事中階段主要是為了實施方案并進行監控;事后階段則是投資結束后對投資效果進行的事后評價。投資決策階段是最為初始但又十分重要的階段,該階段決定了投資項目的性質、資金的流向以及投資項目未來獲得報酬的能力。該階段包括:(1)投資項目的提出:一般說來,高層人員提出的方案多數是涉及企業戰略性的投資,而中低層提出的主要是戰術性投資;(2)投資項目的評價:包括:一是對投資項目進行分類;二是估計各項目每一期的現金流量情況;三是對各個投資項目進行分析并排序;四是編寫評價報告,做出預算并報批;(3)投資項目的決策:決策的情況一般分為三種,即接受投資項目、拒絕投資項目和發還給提出項目的部分,由其進行重新調查和修改后再做處理。
一旦決定接受某個投資項目,就要積極實施并進行有效的監控。具體要做好下列工作:(1)為投資方案籌措資金;(2)按照計劃分步驟實施項目;(3)對項目的實施進度、工程質量、施工成本等要素進行監控,以便投資按照預算如期完成;(4)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進行后續分析,找出實際情況與預期的差異,分析這種差異的原因,并視不同情況做出處理。投資項目的事后評價可以有效地對投資管理部門進行績效考核,并據此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效率。
二、投資現金流量分析
在長期投資決策中,現金流量是評價方案可行性的一個基礎指標,包括現金的流入和流出。要分析投資決策中的現金流量,首先要對投資現金流量的構成有所了解。投資現金流量包括初始現金流量,營業現金流量和終結現金流量三大部分。初始現金流量包括:(1)投資前費用:投資前做各項準備工作產生的費用,主要包括勘察設計費、技術資料費、土地購置費等;(2)設備購置費用:是為購買投資項目需要的設備產生的費用,需要根據設備數量、規格、型號、性能、價格等多方面的因素來確定;(3)設備安裝費用:是安裝設備發生的費用,由安裝設備的數量、工作量、技術復雜度等因素綜合決定;(4)建筑工程費:是進行土建工程發生的費用,主要根據建筑類型、面積大小來預測開支金額;(5)營運資本墊支:是項目建好后為投入運營而墊支的費用,一般在項目壽命終了時方可收回;(6)原有固定資產變價收入扣除相關稅金后的凈收益;(7)不可預見費:是項目建設完成之前不能完全估計,但又很可能發生的費用,如自然災害等。初始現金流量的預測通常采用逐項測算法、單位生產能力估算法、裝置能力指數法等方法。營業現金流量一般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這里所指的現金流入是營業現金收入,現金流出是營業現金支出和相關稅金,假設企業的銷售收入和營業現金收入相等,付現成本等于營業現金支出,則年營業凈現金流量(NCF)可表示為:年營業凈現金流量(NCF)=年營業收入—年付現成本—所得稅=稅后凈利+折舊。終結現金流量包括:(1)固定資產的變價扣除相關稅金和支出后的凈收入;(2)原墊支資金的收回;(3)停止使用的土地變價收入。
在長期投資決策中,考慮現金流量而不是傳統的利潤方法,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現金流量包含了資金的時間價值,現代財務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時間價值,不同時間的資金具有不同的價值,只有弄清楚每一筆現金流量的收付時間,才能做出科學的決策。而傳統的利潤指標忽視了時間價值,導致企業做出錯誤的決策。在選擇方案時,應當按照資本成本率,結合資金的時間價值來確定方案孰優孰劣。第二,現金流量的運用更加符合客觀實際,而利潤的計算受到估價分攤和折舊方法選取的影響,其主觀隨意性遠遠大于采用現金流量進行計算。同時,利潤計算的是權責發生制下“應計”的現金流量,而不是實際產生的現金流量,在投資決策實務中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做容易低估風險和高估收益,存在不科學以及不合理的成分。
三、兩類現金流量方法
現金流量方法包括折現與非折現現金流量方法。折現現金流量方法主要有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獲利指數法,非折現現金流量方法主要有投資回收期法和平均報酬率法。投資項目投入使用后的凈現金流量,按照資本成本率折算為現值,減去初始投資后的余額叫做凈現值,凈現值法的計算公式為凈現值=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初始投資。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時,凈現值為正則采納,凈現值為負則不采納。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項目決策中,應選用凈現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凈現值法的優點是考慮了時間價值,能夠揭示各投資方案的凈收益,但是無法反映各個方案的實際報酬率。
內含報酬率法通過計算確定使得凈現值為零的報酬率來反映投資的真實報酬。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時,如果計算出來的內含報酬率大于等于資本成本率,就予以采納,反之則拒絕。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選擇內含報酬率超過資本成本率最多的投資項目。內含報酬率法也考慮了時間價值,但是計算較為復雜,一般大型企業較少采用,當年營業凈現金流量(NCF)不相等時,這種算法也比較費時費力。
獲利指數法是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之和與現金流出現值之和的比值。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時,獲利指數大于等于1則采納,否則拒絕方案。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采用獲利指數大于1最多的投資項目.獲利指數法同樣考慮了時間價值,同時反映了項目的盈利能力,但由于忽略了互斥項目之間在投資規模上的差異,因而在多互斥項目決策中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投資回收期法用初始投資額與年營業現金流量之比進行計算,反映了投資的回收期限。投資回收期法計算簡單,容易理解,但是這種方法忽視了時間價值,而且沒有考慮回收期滿后的現金流量情況。回收期法優先考慮急功近利的項目,容易導致企業短視的投資行為,也無法對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做出評價,因而在實務中已經較少作為主要方法使用。平均報酬率法一般用平均現金流量與初始投資額之比進行衡量,反映的是投資項目壽命期內的平均年報酬率。平均報酬率法計算簡單易懂,但沒有考慮時間價值,且必要平均報酬率的確定主觀隨意性較大。
四、投資決策指標
在實務中,折現現金流量指標被廣泛運用,原因主要有:(1)非折現現金流量指標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會導致企業做出不科學的投資決策。例如投資回收期法由于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導致高估了投資的回收速度;又如平均報酬率法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實際上夸大了項目的盈利能力;(2)投資回收期、平均報酬率這類非折現現金流量指標無法對使用壽命不同、資金投入和獲取收益時間不同的方案進行鑒別,而折現現金流量指標可以通過凈現值、內含報酬率和獲利指數等進行綜合分析,做出正確合理的投資決策。雖然凈現值法使用場合是最多的,但是企業應當根據決策的特點和方案之間的關系,選擇合適的折現現金流量指標進行投資決策。
參考文獻
[1]郭麗虹.公司金融[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羅斯.公司理財原書第九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