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質構造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的影響主要有:相同落差斷層的情況下,逆斷層比正斷層影響程度大;支架下限高度過低導致一般綜合機械化采煤機難以通過斷層;斷層面傾角過小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也有影響。礦井地質構造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筆者以煤礦井下多年的工作經驗分析礦井地質構造特征和規律,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的影響。
【關鍵詞】地質;綜合機械化;采煤;影響
一、影響煤礦綜合機械化采煤的因素
(1)礦井水文地質構造及瓦斯有害氣體的影響。煤礦地質構造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的影響是普遍而多方面的,但影響程度有所不同。礦井地質構造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應分析掌握礦井構造特征和規律,針對不同情況,對煤礦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進行全面規劃,科學的設計。煤礦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推進速度快,強度大,致使瓦斯的涌出量變大,造成瓦斯涌出與排放不相適應,超出了安全章程所規定的范圍,因此制約了生產能力。(2)井下工作面煤層厚度的影響。在煤礦井下煤層是礦井開采的對象,其厚度、結構、硬度等的變化直接影響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的產量、效率,采煤機工作機構的最小結構、調高范圍、機身高度及過機空間,支架的最小高度和伸縮量。應根據井下煤層厚度變化規律,劃分區段,分別進行定量分析評價,為科學選擇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提供依據。(3)井下工作面煤層頂底板的影響。井下工作面頂板、底板的穩定性和冒落性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有著一定的影響。特別是煤層頂底板穩定性是選擇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架型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制定管理措施,及保證安全生產的關鍵。井下工作面煤層頂、底板穩定性取決于頂底板巖石的成分、結構、強度、厚度、裂隙發育程度等,因此其穩定性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的影響也是較大的。頂底板巖石穩定和較穩定時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是有利的,綜機過斷層與斷層上下盤的煤層頂底板巖性也有密切的關系,如果頂底板巖石為泥巖或炭質泥巖,即使K值小于1,綜機也能過斷層,但如果頂底板巖石為堅硬的砂巖或礫巖,當K值小于1時,綜機過斷層困難。老頂與直接頂為厚層堅硬的砂巖、礫巖條件下,巖石堅硬,整體性強,不易冒落,使用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必須對頂板采取一系列措施,因此,難冒落的頂板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是不利的。(4)井下工作面斷層及陷落柱的影響。煤礦井下斷層一般分為大中斷層和小斷層,大中斷層的落差一般大于5m,在地質勘探階段或礦井開拓及生產準備階段容易查明,通常將其作為采區或工作面的自然邊界。因此,在進行采區或工作面設計之前,應搞清這類斷層的展布方向及延伸長度,以便據此設計采區或工作面的尺寸,在兩條斷層之間布置的工作面,避免支出的費用高于收入,因此,破碎帶寬度越大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影響亦越大。
二、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在煤礦井下運用的工作經驗
(1)煤礦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煤礦綜合機械化采煤一般情況來說,想要提升采煤機的割煤量,可采取綜采工作面延長的方式,將端頭作業以及工作面斜切進刀所產生的影響降低,才夠提高開采的產量。在確定綜合機械化煤礦開采的長度,一般遵循的是高產量、低成本的原則;在主要影響到了工作面長度的原因是工作面的實際條件或者是刮板輸送機的長度等。當工作面的推進長度得到延長后,就能夠將工作面的移動有效地減少。(2)煤礦短壁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煤礦短壁綜合機械化采煤相比長壁綜采方式,在礦井通風、頂板支護、巷道布置等方面有所相同,而短壁綜合采煤的特點:第一,井下采煤工作面一般在30m~80m間,其長度較短,一般采取后退式;第二,井下使用的雙滾筒采煤機的工作面,主要采取中部斜切進刀或單向割煤方式;第三,單機頭的刮板輸送機當中,主要采取的是端卸、直角拐彎等方式的布置,從而實現轉載機與刮板輸送機的一體化。煤礦短壁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的應用,要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回采巷道的機械化掘進,綜采工作面快速作業,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開采緩傾斜的中厚或厚煤層的時候,無論是在大型的礦井當中還是在小型的礦井當中,考慮到回采的塊段,都不利于長壁綜合開采。
綜上所述,在借鑒和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煤礦井下地質環境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主要體現在地質情況復雜,鉆探、對地質構造控制程度較低。必須堅持超前查明的原則;地質工作必須隨著采掘技術的發展,不斷補充、完善,堅持地質服務生產的理念。在煤礦企業的未來發展當中,高效率、高質量及高產量是永恒的主體,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工藝的運用,不僅有利于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也有利于經濟、社會效益在煤礦開采當中加以實現,從而構建出新時期的煤礦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元旦.對綜放開采技術的研究與探討[J].中國礦業.2008(7)
[2]吳秀萍.影響綜合機械化采煤的因素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2005(3)
[3]段紅民.薄及較薄中厚煤層綜合機械化長壁開采研究[J].中國礦業.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