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河南省180個產業集聚區建設成效顯著,日益成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和現代自主創新體系的載體,推動了河南省經濟與社會的穩步發展。目前集聚區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主導產業規模不大,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等。這需要從多方面優化集聚區發展環境,提高其服務能力,增強產業集聚區的競爭力,加大吸引力。
【關鍵詞】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體系
一、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
目前河南省產業集聚區框架已經建成,2013年一季度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投資同比增長33.2%,比全省投資增速高出9.2個百分點。一季度河南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集聚區發展更加突出。從工業方面看,全省一季度高成長性產業增加值比重占58.7%,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同比增長31.2%,連續四年保持了25%以上的高速增長。從投資方面看,一季度,全省六大高成長性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68.9%,180個產業集聚區投資占全省投資的比重為48.9%,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勢頭強勁,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尤其是區內基礎設施配套能力薄弱,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企業融資難度較大,甚至部分集聚區發展較落后,據省商務廳統計2012年第一季度全省46個集聚區新引進省外項目為零,18個集聚區實際利用省外資金為零。
二、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伴隨著集聚區內日益增加的企業數量、急劇擴張的規模,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1)產業集聚區內基礎設施不健全。完善的基礎設施對于拉大產業集聚區發展框架,提升承接產業轉移能力,改善投資環境發揮積極作用。目前河南省部分產業集聚區內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導致區外企業不愿進駐。另一方面,目前部分產業集聚區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物流市場等與生產密切相關的生產性配套服務設施還不夠完善,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不便。(2)公共融資平臺融資能力不強。在融資服務方面,由于產業集聚區企業大多處于縣域,金融機構未能與企業通暢對接,對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十分有限,造成企業融資難度較大、融資成本較高。據相關調查產業集聚區投資資金來源79%都是自籌資金,國內貸款僅占13.8%。(3)中介服務體系不完善。集聚區內缺少各類檢驗檢測機構,資產評估、法律服務、物流配送等基本的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給集聚區內的企業造成許多不便,這也造成產業集聚區的吸引力降低,產業集聚效應弱化。另外,營銷、廣告宣傳等服務發展不足,信息服務、人才培訓平臺作用不夠,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建設滯后,有些雖已建成但沒有正常運轉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功能。
三、完善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體系的措施
(1)創建地方政府服務環境體系。作為產業集聚區的總指揮,政府應為集聚區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如投入資金、劃撥土地、建立基礎設施、給予稅收優惠等,降低集群交易成本,通過穩定的經濟、政策環境給予集群更多的發展機會;其次政府應為集聚區發展急需的人才放寬各種限制,提供優惠條件,吸引高層次人才加入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從河南省的實際情況看,多數產業集聚區投入不足,基礎設施的平均水平還比較低。解決這個問題僅僅依靠財政投入是不夠的,政府應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作用,采取多種方式,整合各類資金,建立激勵機制引導和規范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集中支持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并盡可能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引導集聚區內企業之間加強聯合與合作,也是解決集聚區所需服務的重要途徑。在財政優惠方面,河南省目前已對產業集聚區實施“核定基數、超收全返、一定三年”的財政激勵政策,以2009年為基數,2010~2015年,各產業集聚區按現行財政體制上繳省財政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收入增量部分,全額獎勵縣(市、區),用于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2010年和2011年省財政共返還資金18.5億元。(2)建設完善的投資融資服務體系。第一,擴充融資平臺資本實力。政府財政支持不力、金融體系發展滯后等因素的存在造成產業集聚區發展受到制約,因此,必須完善和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和優化金融支持環境等方面,多方面開拓金融渠道。政府應整合產業集聚區土地、道路、標準化廠房等各種可用于抵押的資產,注入投融資公司。同時要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和放大效應,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提高資本規模,增強融資能力。如泌陽縣產業集聚區將土地出讓收益主要投到產業集聚區建設,縣財政累計投入45億元完善基礎設施。探索“BT”模式,融資1.3億元開發建設梁河生態工程項目。引進民間資金,成立了產業集聚區職工服務中心。第二,拓寬融資渠道。拓寬融資渠道,采取政府扶持、企業股份制合作的方式成立集聚區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提高企業信貸擔保能力,發揮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作用。銀行加大對集聚區投融資平臺的貸款力度,有條件的集聚區可以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組織符合條件的集聚區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如武陟縣產業集聚區將城投公司、銀河投資公司和中小企業擔保公司進行整合,把5.6億元的土地、房屋等國有資產和2.9億元的貨幣資產注入,組建了注冊資本8.5億元的投資集團,累計融資13.8億元,為產業集聚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3)健全完善中介組織服務體系。第一,建立知識性中介平臺。知識性中介機構是產業集聚區中最重要的核心,是促進各主體之間合作的機構。這些合作機構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費用,促使產、學、研互動,使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產業;同時,這些合作機構也承擔著與外部交流合作的任務。河南省其他產業集聚區應以鄭州高新區為標本,建立完善知識性中介平臺。鄭州高新區科研人員約占園區總人數的40%,定期組織產學研對接大會,對接產學研合作項目,園區90%的工業企業均建立了技術研發機構,80%以上的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形式多樣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第二,建立對外交流平臺。加強集聚區企業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提高集聚區的外向型程度,使集聚區內的企業逐步進入更大范圍的價值鏈,獲得更多的信息,提高集聚區的競爭力。如安陽湯陰縣產業集聚區已建成展覽交易中心、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培訓中心、信息發布和招商引資中心、投融資服務平臺、企業擔保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7個,通過信息發布及遠程培訓中心、網上辦事大廳、一站式并聯審批系統、集聚區門戶網站、協同辦公系統以及政務數據庫的建設,初步實現園區數字化辦公,為集聚區快速發展創造良好服務的環境。第三,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產業集聚區要在“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原則的指導下,建立類似產業集群建立行業協會、信息網站和電子商務、金融和物流市場、校企合作培訓中心、技術研發中心、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等的公共服務平臺,為集群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發展專業批發市場,以產業為依托,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市場平臺、物流服務平臺、信息交流平臺,加快形成全國性、區域性的產品市場中心。如平輿縣產業集聚區成立了綜合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多項中介服務如辦證、財稅代理、工程物業等;建立了集聚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成立覆蓋全縣的招工經紀人隊伍,定期發布用工信息和組織供需見面會,為企業搭建招工服務平臺;成立了產業集聚區的培訓中心,將各部門培訓資源整合,組建省皮革質檢中心和中原皮革皮具交易網,建立皮革皮具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推動產業健康發展。事實證明,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集聚區的快速穩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占倉,陳群勝,沈輝,閆國平,高現林.楊迅周河南省安濮鶴產業集聚區發展研究[J].河南科學.2013(3)
[2]邢巖峰.洛陽市產業集聚區發展狀況淺析[J].經濟管理者.2013(8)
[3]劉戰豫.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優化評價[J].經濟研究導報.2013(6)
[4]蒿慧杰.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1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廳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河南省創新型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研究”(編號12240044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