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整個企業的共同任務。隨著企業間的競爭逐步由價格競爭、質量競爭、市場競爭、服務競爭轉向更高層次的文化競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成傳統施工企業向現代管理型企業蛻變過程中的必然選擇,其重要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家所認識。但在實際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誤區或者問題。為了實現以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企業發展的目標,筆者就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實際工作有機結合進行探討。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經營管理;有機結合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育起來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作風等的總和,是與企業相伴而生的一種客觀現象,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與其物質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在當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大時代背景下,企業競爭的成敗取決于企業的整體實力,而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價值理念的一種體現,為企業適應激烈競爭而生存并發展壯大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企業文化的戰略作用越來越明顯和迫切,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推動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助推劑。但有些企業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中由于沒有與自身實際工作實現有機結合,造成了脫節,導致企業文化建設收效甚微。
一、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脫節問題
(1)“知”與“行”的脫節。一些企業僅停留在貼標語、辦刊物、出畫冊、建網站、發手冊等表層上,在宣傳上聲勢浩蕩、熱烈響亮,但不注重企業文化在基層的貫徹落實,出現了只重視表層外觀而輕視實質內涵的現象,故不會有明顯的效果。(2)“上”與“下”的脫節。有些企業對企業文化的內涵、功能和意義的認識浮淺片面,在脫離實際的情況下總結了一套經營理念或企業精神,由于領導的想法與員工的想法相距甚遠無法對接,所以根本就不被員工認可,使得企業文化工作成了空中樓閣,無法使企業文化的深厚內涵滲透于企業一切活動之中。(3)“首”與“尾”的脫節。有的企業領導在講企業文化理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頭頭是道,可在抓落實時首尾脫節,缺少抓落實的具體措施,使其文化建設僅在少數管理層面上搞策劃,沒有考慮過落實的措施,甚至沒有預算、沒有組織、沒有考核,更沒有真正動員基層員工積極參與,導致員工群眾對此難以認同,熱情不高,干勁不大。(4)“學”與“用”的脫節。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的企業派人出去學習先進的企業文化經驗,回來后沒有經過系統吸收消化,沒有真正理解企業文化內涵,單憑感覺制訂企業方案,張冠李戴,甚至照搬照抄,不符合企業自身實際。(5)“制訂”與“執行”的脫節。有的企業文化建設,在其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使命、企業愿景、企業作風等核心內容的提出、提煉到手冊和方案的制訂上下了很大功夫,構成了一套的“文化體系”,并召開動員大會,安排布置層層執行。然而,由于企業有些決策者將企業是“營利性的經濟組織”,而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永恒目標,致使企業文化建設“喊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執行力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執行不下去。(6)“文化”與“管理”的脫節。一些企業沒有將企業文化納入管理范疇,往往回避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雖然唱著先進文化的高調,但沒有扣準制度規則,沒有與戰略管理、經營管理、生產管理、工序管理等重要環節相連接。這種文化與管理“兩張皮”現象,使企業文化建設失去了實際意義。
二、企業文化建設需要注意的幾個有機結合
(1)企業文化建設與創建學習型企業建設相結合的有機結合。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當今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發動機。20世紀80年代,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講到:一個企業要想在當今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斷學習,隨時了解全球各方面的新信息,學習層出不窮的新知識,把企業變成學習型組織。企業要像辦學一樣建立完善的培養機制,大力倡導“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理念,堅持把企業建成大學校,努力打造知識型員工、學習型企業。大量實踐證明,21世紀最成功的企業將是學習型企業。企業競爭力的強弱關鍵是學習力問題,要生存就必須比對方的學習能力更強。企業文化建設重在營造一種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文化氛圍,掀起一場學習革命。把企業打造成學習型組織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企業迅速發展的動力源泉。(2)企業文化建設與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結合。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砝碼。企業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個性,不同的企業應表現出不同的企業文化,也就決定了它必定會千姿百態,各具特色,而不會表現為同一的、固定的模式。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源于企業傳統,體現出自身的行業特征、價值取向以及核心理念,只有使企業文化的種子植于實踐的沃土中,它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因此,對于具體一個企業而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在企業精神提煉、經營理念和視覺形象設計等方面體現出鮮明的個性,要借助必要的載體并制定切實可行的企業文化建設方案,將企業文化建設定位于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上來,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優勢和品牌影響,以現代企業制度、資本紐帶和市場機制為依托,按照產業集中、資源共享、技術領先、優勢互補、價值延伸、品牌增值的企業發展格局,結合企業文化建設系統化、科學化、實用化的要求,創建特色鮮明的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建設真正做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形神同一,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防止盲目照抄照搬,避免表面化、庸俗化和形式化,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3)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形象塑造的有機結合。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企業文化是企業形象的靈魂和支柱,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和展示,企業形象必須受企業文化為指導。良好的企業形象,可以使企業得到社會公眾的信賴和支持。企業形象的塑造載體主要有:一是企業直觀表層形象。包括企業名稱、商標、廠房、廠內環境等等最外露、最直觀的表現層現象,這是最直接、最迅速地給公眾留下“第一印象”。要讓公眾在“第一印象”中迅速了解企業的行業特色和經營特色,了解本企業的優勢,就必須按企業文化的總體指導思想,對企業感性的外觀形象進行設計,包括廠容廠貌、辦公場所、商標、廣告與宣傳、產品與包裝、展覽與展示以及員工的著裝、儀表、態度和行為等等。二是企業行為。企業行為的種類繁多,范圍很廣,主要包括:生產行為、管理行為、經營行為、營銷行為、公關行為等,這些行為展示的是企業職工形象、管理形象、經營形象、市場形象、社會形象等。這些行為要全面、直接、具體地受到企業文化的約束。三是企業活動成果。企業活動是具體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統一體,其結果是為社會提供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或服務,目前還包括售后服務工作。這種商品和服務必然通過流通環節接受用戶的選擇和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對企業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就會作出評價,從而描繪出一個企業的產品形象和售后服務形象,這也構成了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并指導和激勵職工為顧客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最大程度地樹立起企業的產品形象,從而光大企業形象,創造名牌產品、創建名牌企業。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和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文化建設已成為企業迅速崛起并不斷壯大的強勁動力。如何把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進行有機結合,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是我們當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中,從實際出發,抓住關鍵,循序漸進,切實做好以上幾個有機結合,企業文化建設便有了堅實的基礎和依托,繼而形成強大的文化優勢。對于企業而言,誰擁有了文化優勢,誰就擁有了競爭優勢、效益優勢和發展優勢,就必定能在市場經濟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參 考 文 獻
[1]劉光明.企業文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2]黎群.談談如何正確理解企業文化[J].中外管理.北京:中外管理雜志社.2005
[3]黃順力.論企業文化建設與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兼論福建企業的發展之道[A].“改革開放與企業文化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