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屬于能力為本的教育,它是為學生進入現實和未來市場就業或創業做準備的教育,本文探討了高職物理教學實踐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關鍵詞】高職;物理教學;研究性學習
一、研究性學習與高職教育概述
研究性學習是由學生在一定情境中發現問題、選擇課題、設計方案,通過主體的探索、研究求得問題解決,從而體驗和了解科學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探究、創新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創新能力,增長知識,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的活動過程,它是一種學習的策略和方法。開展研究性學習旨在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建構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機會,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具有科學素質的新型人才。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和訓練性學習相比有自主性、開放性、綜合性、過程性、全員性等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培養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及管理的應用型人才,它肩負著提升一線勞動者素質的任務。高職教育關注的焦點是提高勞動者適應社會發展與技術變革的能力,滿足社會對就業者越來越高的學歷要求,為個體將來職業生涯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平臺。在高職院校物理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正好符合了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是提高高職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技術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利用物理實驗開展研究性學習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觀察,引發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靈感和情趣;實驗設計,激發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創新思維;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精神。在物理學科實驗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突出了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性、研究性、自主性、實踐性、參與性、過程性和開放性:(1)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發揮演示實驗作用。利用實驗課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某些相關結論、實驗步驟,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透徹理解并且掌握產生實驗結論的過程。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物理實驗,則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整合,可以突破常規實驗儀器的局限性,所以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特長,使實驗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從而有助于學生認識規律、獲得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驗技能水平。(2)開發學生實驗,開展研究性學習。開發學生實驗,讓學生其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實驗、做實驗、記錄數據、處理數據,找出規律。
三、利用物理課堂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
根據“假說-設計-實驗-結論”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物理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強化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只提供實驗材料和要研究的問題。告訴學生要完成什么任務,而不告訴學生具體做法,由學生先假說,然后自行設計實驗并動手操作得出結論,教師只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最后,師生共同對各組研究的結果進行評論和評價。筆者認為研究性學習可分為兩個層次,開始是知識探索型學習,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研究能力、組織合作能力、社會閱歷較豐富后,再進行綜合性課題研究性學習。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采取如下做法:(1)利用物理知識點,讓學生從科學家探索科學規律過程中體驗研究思想方法。在高職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可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學,如:各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現象的發現和物理規律的推導,都可以結合生產、生活實際適當地加深、拓寬,找到研究切入點,對學生的發現意識和求知興趣進行初步培養。在講授一些著名物理學家的實驗時,注重對他們的設計思想作介紹,引導學生實踐他們的設計思路,啟迪學生思維。(2)從課本中選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小課題研究。在高職物理教材中,已經擬定了不少課題。比如:《關于磁懸浮列車》、《隱形飛機》、《超導材料和超導現象》、《導體的電阻率》等,對于這些課題,在學生通過第一層次的知識探索性研究性學習后,在體驗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思路的基礎上,可以作為小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
參 考 文 獻
[1]符程.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探討[J].物理通報.2003(8)
[2]劉海濤.研究性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嘗試與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4)
[3]馮畢軍.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