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的不斷深入和推進,物質資本、技術資本、人力資本、制度資本的完善勢在必行,其中對制度資本的建立和完善猶為迫切。本文通過對制度資本的深入分析,來說明制度資本對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制度資本;內在制度;外在在制度;統籌
當前,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各項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在各地開展,如何科學、合理地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的各個部分?如何扎實、穩妥、有序地推進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制度資本意識的培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保守、落后的制度將延緩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的步伐;反之,開放、先進的制度將加快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一、制度資本的由來及其對它的認識
從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資本,到50年代末期勞動力、技術生產要素的嶄露頭角,然后到60年代末期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出現,再到之后自然資源、結構變遷的呈現,最后到企業家才能、制度資本的涌現,可以發現一國的經濟增長逐步依賴于制度資本,制度資本不斷地被大家所熟悉和認可。那么究竟什么是制度資本呢?在理解制度資本之前,有必要先理解制度。所謂制度,在這里被定義為由人制定的規則,它們抑制著人際交往中可能出現的任意行為和機會主義行為。反過來可以這樣理解,這種制度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遇見人類的行為,并對違反這一制度的人類做出應有的懲罰(當然,有可能是違反人類約定俗成的規則或違背大部分民眾持有的基本價值觀的內在處罰,也有可能是觸犯法律和法規的外在處罰)。現以日常生活中駕駛員和行人的規則為例予以說明。駕駛員應遵守不得酒后駕車、不得隨意占道、不得超速超載等規則,而行人也要遵守相關的規則,如紅燈時不得過馬路、不得亂闖馬路等,以配合駕駛員共同創造一個安全、平安、和諧的環境。正是由于大家有了共同遵守的交通規則,就大致能夠預見駕駛員遇見紅燈會停下、而行人在此時會迅速地穿過馬路等行為。而違反交通規則的駕駛員和行人,要么會受到大眾的批評、排斥,要么會接到交警的罰單。之所以在制度后面加上“資本”二字,是因為制度和勞動力、技術、土地等生產要素一樣,參與了企業利潤的分享,能夠創造價值,它也是一種生產性資本。所以,應該將制度資本等同于其他資本納入分析視野。只有樹立了制度資本意識,才可能真正重視制度的作用。
二、制度為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制度就像一個車龍頭,它決定著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的方向和速度。新世紀前二十年,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的關鍵,用好、用活制度刻不容緩。那么在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中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制度,怎樣用好制度?所謂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就是指各級政府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時,必須對城市和農村的相關產業統籌考慮,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強城鄉產業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實現城鄉產業相互融合、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到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主要要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目前中國農村的基本情況是生產力水平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農民文化水平偏低,農民收入相比城鎮居民而言偏少。這些基本情況決定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應以中低端產業為突破口。為此,總體上應該建立這樣的產業結構調整制度:包括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等在內的農產品加工制度,直接與農民的種植品相對應,運輸業、保險業和金融業逐步滲透到農村。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流動性較強,尤其是資金。哪里有空間、哪里有效益,這些生產要素就會流向哪里。因此,對于這些生產要素流向農村,只要創造空間,是可以實現流動的,至于流動的程度則要看創造的空間是否足夠大。既然要創造條件,各種生產要素流動的制度尤為重要。
三、結語
雖然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仍然存在,城鄉產業發展還極不平衡,城鄉產業之間、城市產業之間、農村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不強,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不大,城鄉產業相互融合、良性互動、協調發展任重道遠。但是只要作為生產性資本的制度予以重視,發揮好制度資本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的各項制度,城市的產業會逐步實現高度化和合理化,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也會得到根本性地改變,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的目標一定會實現,為推進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1]Golfing Jasper Manager Estreit.制度經濟學[M].商務印書館.2000
[2]康芒斯.制度經濟學[M].商務印書館.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