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業銀行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加快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本文擬從成本動因的視角論述商業銀行推動作業成本法的內在必要性。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商業銀行;成本動因
一、應用作業成本法的關鍵是明晰成本動因
作業成本法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初會計學家科勒的思想,是由哈弗大學著名會計學家羅伯特·卡普蘭和羅賓·庫珀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創立的,它是依照作業活動為核算對象,以成本動因為依據確認和計算作業量,再按作業量為基礎分攤費用的成本計算方法。
“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是商業銀行的的成本理念,因為銀行日常經營活動引起作業的產生,而作業耗用間接資源;作業引致間接成本的產生,最終產品消耗作業,即以作業為中介,將金融產品與間接資源構建在一起。間接資源是要歸集、分配到產品中去的。事先確定作業中心的成本庫是第一環節,其次將歸集起來的投入資源或成本分配其中,最后將各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進最終產品中去。在這三個步驟中,成本動因即是間接資源和作業消耗量的分配基礎。
廣義上成本動因為計算實施作業成本的一部分,狹義上作為成本結構的決定性因素,是企業削減制造費用努力的一部分。以成本動因在資源流動中所處的位置為標準,其可分為為資源成本動因和作業成本動因。反映作業中心對間接資源的耗用情況即是前者,可作為間接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中心的標準。反映最終產品對作業的耗用情況為后者,可作為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終產品和勞務中去的標準。此外,積極性成本動因是其對金融產品有利,反之為消極性成本動因。這是另一分類角度。最后,以成本性態為角度,可分為數量基礎成本動因、作業基礎成本動因和固定成本動因。與變動成本的產生有關的是數量基礎動因,作業基礎成本動因可作為長期變動成本的分配依據,固定成本動因導致了銀行固定成本的產生,比如辦公用房。
推行作業成本法的關健是把握成本動因,是因為成本動因可以解決成本歸屬中的邏輯關系,顯示產品的盈利能力。以成本動因作為標準分攤,使銀行的成本分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豐富了商業銀行成本動因系列,即是財務變量和非財務變量的綜合,且重點突出非財務變量成本動因,如接待客戶的次數。銀行共同成本項目需要不同的成本動因,共同成本的分攤得到改善,因此產品成本計算更為準確。另外,作業成本管理要求清除一切沒有效用的和非增值作業耗費的資源價值,力圖在產品和作業流程上尋找成本潛力。
二、確定和選擇成本動因
將企業的間接資源成本分配到各項作業和最終產品的環中要確定成本動因,既是引致間接成本變動的主要因素,但要抓住引起成本變化的主要矛盾。以重要性和充性原則為指導,必須要確定合適數量的成本動因,使其為間接資源成本分配的充分依據。(1)確定成本動因的數量。產品成本的期望精確度和成本動因的數量是成正相關的。產品成本精確度一定的情況下,應用相關度較高的成本動因時,其數目可以取少一點,反之亦然。若產品組合的復雜度低,應將多個作業成本匯合在成本庫中,其數目可以取少,但若匯集比較麻煩,則就要增加其數目。(2)成本動因的選擇。 以成本效益、相關性、重要性和充分性原則為指導,成本動因越精細,要求成本信息越精確,相應作業成本系統計量成本也越高。所以應運用差量分析法,在選擇某個成本動因所帶來的經濟收益與選擇它而增加的計量成本之間進行權衡考察。此外,還可利用經驗法或數量法考察成本動因與間接成本的相關程度。
三、商業銀行日常作業活動的成本動因分析
目前商業銀行業務活動所消耗的資源主要為人事費(員工人數)、場地費(平方米)(括號內的內容為其成本動因)、折攤費、事務費、其他非作業性費用。折攤費包括交通工具折舊和其他工具折舊,成本動因分別為行駛公里和使用年限,事務費含交通作業費、電腦作業費和印刷費,工作次數、工作小時和張數分別為其成本動因,非作業性費用含廣告費和交際費,成本動因分別為產品數量和次數。主要作業中心一般為前臺、后臺、支持性、運鈔、自動拒員機、信用卡、個人金融、企業金融作業中心等。
商業銀行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管理思想,在實施過程中讓管理者和員工共同參與,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和專業素質,改善現有的成本制度框架,將重點放在成本動因和作業計量指標的確認以及資源和成本的分配上,實現成本動因與管理系統一體化。
參考文獻
[1]李良方,蔣玉娟.成本動因及其選擇是推行作業成本的關鍵[J].現代財會.1999.10
[2]李敏.作業成本制度及在銀行管理中的應用[J].金融會計.2002(9)
[3]蘆根.商業銀行推行作業成本法的難點、重點和突破點[J].經營管理.2003(12)
[4]周培巖,周景昆.試論作業成本法在商業銀行的應用[J].金融會計.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