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文化已經成為一門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大學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推動,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對大學文化的價值與功能進行了探索,這對于大學文化的構建及其育人功能的發揮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文化;價值;功能
大學文化是指大學在辦學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特有的社會文化形態,是經過社會環境的影響、自身的發展及歷史的沉淀逐步形成,是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實踐活動中共同創造出來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及制度成果的總和,也是人類先進文化發展的一部分。大學文化的任務是多元化的,包括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領導高校的和諧發展及傳承文類文明等。其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方式主要是教育,從教育的視角出發,沒有教育的作用,任何文化都不會發生,教育是文化產生的生命機制。
一、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文化的價值
所謂大學文化的價值,是由學生與校園文化構成一種需要與被需要的關系。大學是學生進入社會的一個橋梁,大學文化在學生的健康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學生們的行為也在潛移默化的推動著大學文化的發展。從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文化的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1.思想引領性價值。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政治主題教育活動,如圍繞“愛國主義”主題、“勵志成長”主題等。各班級積極開展主題班會,從挑選主持人、搜集活動材料、排練節目等,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活動的準備中來,活動本身可以起到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此外,對于樂于接受新事物的學生來說,某時期會有某時期思想上的“熱點”,如“愛國主義熱”、“勤工助學熱”等。學校應關注“熱點”,對于積極健康的熱潮應該予以鼓勵與支持;反之,對于盲目消極的思想動態,應給予教育引導,讓學生們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去。
2.道德規范性價值。學生作為校園文化創造的主體,也不斷的深受校園文化的熏陶,在校園里,學生們正形成這一套符合社會客觀現實的價值標準、道德及行為準則。由于網絡信息社會的發展,學生們總是站在接收信息的前沿,因此,在自我價值追求上往往超前于社會,道德沖突的現象在青年學生中普遍存在。在這一困境下,大學文化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分析各種道德價值標準,使自身的價值選擇與公認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相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文化的功能
1.價值導向功能。大學校園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伊甸園,成為科學文化發展、傳播的地方,也是各種思想觀點、文化潮流交集、碰撞的地方。這就形成了大學校園特有的文化氛圍,對于師生各方面的發展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對于師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具有重要意義。大學文化的價值導向作用主要通過兩種渠道:一是學習黨的大政方針;二是弘揚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2.激勵、凝聚功能。大學文化的形成需要歷史的積淀,需要廣大師生的創造與傳承。大學文化可以體現師生的價值導向、精神面貌,良好的大學文化給予師生們催人奮進的力量,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激勵著學子們奮發圖強。如人民大學“實事求是”的精神體現了師生們踏實求真的處事風格;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指引著師生們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勤勉、積極向上。師生們在大學文化的激勵下,產生了更強的凝聚力。
3.熏陶、塑造功能。大學校園中各類文娛活動是大學文化的一道風景線,這是大學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類文藝講座、舞蹈協會、書畫社等吸引了大批文藝興趣愛好者。藝術是一種潛在的引導力量,能夠影響并改變人們的知覺、意識、判斷以至行為。良好的藝術氛圍可以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學生們在這樣的文化中接受洗禮、熏陶,提升了自我的美學修養。在大學文化的熏陶下,學生們積極參與文化活動,展示了才藝,鍛煉了人際交往能力,自信心得以增強。在大學文化的指引下,學生們更好的認識自我,了解自身存在優勢與不足,逐漸找到人生目標,自身人格得以健全。大學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入的、持久的、潛在的。
4.規范、約束功能。大學文化有著規范的制度體系,包括學校的管理制度、教職工的管理條例及學生管理守則等。大學規范機制的健全對培養優良校風、學風、教風具有重要意義。在大學規范體系的約束下,師生們自覺的調整個人行為,使之符合大學文化的要求。大學文化明確提出了道德標準、是非評判標準、價值追求等,思想主體一旦產生與大學文化相背離的觀念與行為,大學文化將起到了規范、約束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健.校園文化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2.
[2]賴廷謙等著.社會主義文化與大學文化建設[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45.
[3]楊長春.關于強化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7)
[4]史潔、冀倫文、朱先奇.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結構[J].中國高教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