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0年新會計準則中對工業企業經營工業生產以外的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按規定應交的營業稅,采用的會計核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對會計確認、計量的基本原則——因果配比原則的準確理解和正確運用,是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通過費用的概念、費用成本的關系、費用收入的因果配比關系等基本理論的分析,加深對這一基本原則的認識和把握,能輔助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要素確認原則在正確計算當期損益,向企業管理者提供正確的經營管理信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有效性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因果配比;費用;權責發生制
會計原則是觀察和處理會計問題的準繩,是進行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準則和規范。其目的在于維護投資者、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統一企業財務會計記錄標準,保證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滿足各有關方面對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需求。為了規范會計核算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必須明確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配比原則是財務會計確認、計量的基本原則之一,在正確計算當期損益、考核企業經營業績以及管理當局受托責任等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基于新準則的相關變化,對配比原則的因果配比進行分析,以促進在財務工作中對該原則的準確理解和把握。
一、配比原則的內涵
美國會計學會1964年度配比概念委員會認為:配比是以與所報告收入的因果關系為基礎來陳報費用的過程。我國的配比原則定義:“企業在進行會計確認、計量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配比”既包括了“配”,即配合、對應,又包含了“比”,即對比、比較。因此,配比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強調配比這一會計行為過程(費用、收入的確認),即“配”;二是強調會計行為的結果(收入與費用的差額),即“比”?!氨取笔悄康模芭洹笔鞘侄?,兩者缺一不可。配比原則包括收入和費用在因果關系上的配比,也包括二者在時間意義上的配比。
二、新準則相關業務核算中運用配比原則的變化
整個利潤表都貫穿了配比原則。2006年我國新會計準則中規定,工業企業經營工業生產以外的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按規定應交的營業稅,通過“其他業務成本”和“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科目核算;兼營房地產業務的企業,應由當期收入負擔的土地增值稅,借記“其他業務成本”,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土地增值稅”科目。2010年,上述的會計處理修訂為:工業企業經營工業生產以外的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按規定應交的營業稅,通過“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科目核算;兼營房地產業務的企業,應由當期收入負擔的土地增值稅,借記“營業稅金及附加”,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土地增值稅”科目。前后主要變化在于借方科目由“其他業務成本”改為“營業稅金及附加”。
三、相關理論分析
從配比原則的內涵,可以看出該原則和收入、費用的確認及計量有緊密的聯系。要進行相關理論分析,必須從費用的概念、費用成本的關系、費用收入的因果配比關系等幾方面著手。
(一)費用的概念
常見的費用定義有以下幾種:
(1)1953,AIA(AICPA的前身)的會計名詞委員會發表的第1號會計名詞公報“回顧與摘要”中,對費用的定義是:從廣義上講,費用包括可以從收入中減去的所有的已耗成本。
(2)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在1970年發布的第4號報告中費用的界定是:因一企業改變其所有者權益的那些盈利活動中所產生的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的總額,并且其確認與計量遵循了公認會計原則。
(4)IASC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中對費用的定義是:會計期間內經濟利益的減少,其形式表現為因資產流出、資產消耗或是發生負債而引起的權益減少,但不包括與對權益參與者分配有關的權益減少。
(5)我國《企業會計準則2006》基本準則第三十三條對費用的定義是:企業日?;顒又邪l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無論從哪個定義看,費用從性質上說,都是企業資源的減少,最終都會減少所有者權益。這一點是被普遍承認的。
(二)費用和成本的關系
(三)費用收入的因果配比關系
因此,可以認為前述新準則運用配比原則的相關變化是考慮到工業企業經營工業生產以外的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按規定應交的營業稅以及兼營房地產業務的企業,應由當期收入負擔的土地增值稅,并不是本期取得收入的“因”,而只是和本期相關活動有關,所以應該將其作為費用對待,而不是將其作為成本對待,故而借方科目使用“其他業務成本”有所不妥,應當改為“營業稅金及附加”,更能準確地表達配比原則的本意。
四、運用配比原則的進一步思考
前述新準則在同一問題上所作規定前后的變化,看似是一個小問題,但是深層次挖掘可以知道這不僅僅是準則修訂、完善這么簡單,而是涉及會計確認、計量原則,影響企業所提供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可靠的一個重要問題。
有因果關系的收入項目和費用項目在經濟內容上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收入是由于一定費用耗費而產生的,不同收入的取得是由于發生了與之相應的不同費用,遵循配比原則的因果定向性是計算收入和確定費用正確性的保證。配比原則的因果定向性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堅持這一原則,才能向企業管理者提供正確的經營管理信息,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條件。
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雖然2010年之前的新會計準則,在工業企業經營工業生產以外的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按規定應交的營業稅,通過“其他業務成本”和“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科目核算這個問題上運用了配比原則,但是不夠準確,影響到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重新認識配比原則同權責發生制原則的關系,以及因果配比關系對相關會計信息準確性的影響,既是此次準則修訂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對今后制定會計準則運用因果配比關系時的一種啟發。
參考文獻
[1]陳琰. 對企業財務會計配比原則確認的分析[J]. 河北冶金,2006(4):68-69
[2]劉紹軍. 對完善配比原則的兩點思考[J]. 財會月刊,1994(4): 29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2008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210-211
[4]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2010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