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國環境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環境執法;問題;對策
一、目前環境執法存在的問題
1.環境執法機制不健全。(1)我國絕大多數環境執法人員均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約。在這種壓力下,部分地方環境執法部門形同虛設,不敢對上級環保部門說真話,甚至弄虛作假、通風報信,應付上級檢查;而不少地方政府則縱容違法企業排污,甚至出現企業暴力抗拒環境執法現象。(2)很多市、縣環保部門的執法經費嚴重不足,辦公條件、福利待遇差。有些環保部門甚至連職工的工資都發不齊。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關鍵在于體制不順。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這一規定為地方政府干預環保部門的工作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而在排污收費實行“收支兩條線”后,環保部門對地方財政的依賴增強。在不少地方政府看來,環境保護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避之不及,更別談財政支持。(3)在我國現行的“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環境管理體制下,環保部對各地環保部門只有業務指導的關系。在環保局官員的提升、環保部門主管的任命、工作人員的辦公場館建設以及給予諸如汽車等額外補助方面,地方政府都有決定權。在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怪圈中,地方環保部門官員的任何治污行為,變得毫無行政執法的主動性。同時,地方政府也得益于當地產業發展獲得的高額收益,越高的收益能夠帶來越多的地方收入。
2.環境執法主體多元化。環境保護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管,但在哪些方面監管、如何監管以及監管的方式、手段,特別是如何相互配合,對這些重要問題現行法律、法規缺乏明確的界定。
3.環境執法缺乏群眾基礎。缺乏群眾基礎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缺乏行政相對人對環境法律意識的支持。目前中國公民的總體環境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而許多企業為了減少來自環保行政部門的發展阻力,在客觀上縱容了某些環境不當執法行為,這使得環境執法的民主性大受損害,降低了環境執法的效率。其次是缺乏其他群眾的參與,群眾參與是強化環境執法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當前由于缺乏參與機會和參與保障的有效機制,許多對環境執法抱有極大熱情的群眾不能很好地參與環境執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環境執法的質量。
4.環境守法、違法成本倒掛。環境執法成本倒掛是指環境守法成本和執法成本大于環境違法成本的現象。在實際中,我國環保執法常常陷入“排污—查處—罰款—繼續排污—繼續罰款—再繼續排污”的輪回。
5.環境執法隊伍素質不高。 環境執法隊伍的素質不高,執法力量不足也是困擾環境執法的因素之一。環境執法涉及水、氣、固體廢物和放射性物質等領域,執法人員不僅應具有基本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還應具備較廣泛的科學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目前,環境監察隊伍在人員配備、裝備配置、系統培訓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對策建議
1.理順環境管理體制。建立相對獨立的環境管理體系,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實行垂直管理,將環境保護因素納入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中,將科學發展觀運用到政府行使管理權的實際當中,改變以往對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的唯GDP 意識,實行環境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以此調動地方政府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促使其積極地制定保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并能實際、有效運行的地方性法規、配套規章和實施細則。同時,改變以往地方政府對經濟效益好但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實行地方保護。
2.健全執法手段。首先,重視法院在環境執法過程中的作用,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司法干預,形成環境執法機構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和指控,法院積極配合給與及時的裁量,嚴厲打擊危害環境的犯罪的模式。其次,賦予環境執法部門相應的強制執行權,以保證對嚴重污染環境的單位能及時強制其停止侵害,消除負面影響。此外,環境執法部門要轉變職能,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加強對企業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技術指導,為企業提供降低環境治理成本的方法。
3.強化執法能力。(1)重視環境執法隊伍建設。合理配置環境執法人員,實現環境執法機構的人員配備科學化。加強對環境執法隊伍的管理和培訓,提高環境執法人員素質,以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精、樂于奉獻的高素質執法隊伍。(2)加大對環境執法經費和技術的投入。針對我國目前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加大對環境執法部門的經費投入,保證其有足夠的資金用于先進設備的購置、科學的環境監測手段的運用以及治理環境污染技術的研究。
4.加大公眾參與度。政府引導媒體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增強民眾的環保意識。通過媒體向民眾及時公布環境保護的相關信息,查處重點環境違法案件的情況,增強環境執法的透明度。鼓勵民眾參與到環境決策活動中去,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引導民眾對環境保護活動行使監督權。
參考文獻
[1]李 平 論我國環境執法的困難及對策 企業技術開發 2011,7
[2]洪保麟 新形勢下我國環境執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資源網 20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