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落地的文化是假文化。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的企業文化已經完成了提煉與塑造,宣傳冊、宣傳片、視覺識別手冊等也讓文化有了形體,能被職工感知。文化一旦有了形體,就需要去推廣,對內讓員工理解,對外讓合作者知曉,在推廣的過程中讓文化“落地”,讓文化“活化于行”。
一、文化建設要組織化
要真正執行企業文化,就需要有組織承接企業文化建設的職能。如果說,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那么文化建設的組織保障也必定需要一個系統的組織,而不是一個獨立的部門或者團隊。個人認為,文化建設的組織應該是一個囊括多個部門的平臺。黨政一把手、分管企業文化的領導、培訓部門、黨群部門、人力資源部門、企業管理部門等都是這個舞臺上不可缺少的一份子。黨政一把手是文化建設工作的最終驅動力。文化管理部門(黨委辦公室)只是文化建設的助手,幫助高層領導的思想和意志更好地、更有效地貫徹到員工隊伍中。
二、文化建設要策略化
文化需要有組織、有策略地推進。無論是階段性的主題建設,還是日常的文化活動,都需要方案。造勢不能違背企業文化建設的真諦。企業文化建設的真諦就是讓員工充分參與文化建設,因為,唯有參與其中的文化才是員工能夠真正認可的文化。去年,我們在全局范圍內發動核心價值理念征集活動就是一次造勢的成功之舉。全局2246人參與其中,出謀劃策,表達了自身對核心價值理念的建議,同時將自身意愿傳遞到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領導層,更重要的是讓職工們認識到了企業文化與企業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喚醒了職工的參與意識。要做好文化工作,不僅要會造勢,更要會借勢。借勢分兩種,借外勢和借內勢。在借外勢方面,首先可以借大環境之勢,即國家政策法規出臺,重大節日,社會上當前廣為關注的固定活動等。其次是借當地重點活動之勢。今年4月,自治區發出了捐資助學倡儀,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我局558名職工資助了564名貧困中小學生,資助金額達到了24萬元。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也榮獲“新疆十佳最具愛心慈善企業”稱號。再就是借公司重點人物之勢,如公司領導層、各類先進人物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效仿榜樣永遠比理解價值觀直觀得多。
三、文化建設要作品化
為什么需要文化作品?很顯然,文化光有理念不行,還需要把那些高度概括的理念豐富化、具體化,使其更容易被員工所理解。而且,有了理念以及理念的詮釋還不夠,我們總不能派一支文化管理隊伍,天天對員工講。因此,還需要一些載體,將這些理念承載下去。這些載體就是文化作品。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也在致力于一系列文化作品的開發。攝制了文化宣傳片——《激情塔河》等內容豐富的文化作品。
四、文化建設要制度化
制度是文化落地的硬性保障。企業的核心價值理念能否最終落實到企業的行為中去,關鍵在于是否有相應的措施及制度保障,使核心價值觀的落實有法可依,有措施可規范,可考核。首先,企業文化要融于工作流程。要圍繞企業文化導向,梳理現有工作流程,保留那些與企業文化理念相應的流程,修正那些與企業文化理念相悖的流程,健全那些沒有體現企業文化理念的流程。總之,要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每一項工作流程都明晰、簡潔、規范與高效,并體現企業文化理念的要求。其次,企業文化要融于制度梳理。對于企業來說,制度建設是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要以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理念為指引,建立健全、修訂完善有關企業生產、經營與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工作職責、行為準則,使這些制度、職責與準則能體現企業價值觀和愿景,能夠促進企業使命和發展戰略等目標的實現,讓員工在制度的管理和引導之下,變他律為自律,變約束為習慣。
五、文化建設要情境化
無論我們的文化理念多么完善、管理組織如何健全完備、推進策略如何得當,文化產品如何形象,如果員工在工作、生活的環境中接觸、感受不到文化的存在,那必然是一個大大的缺憾。那么,用哪些元素將文化情境化呢?首先,相對固定不變的有:我們的宗旨、愿景、作風、理念、企業發展歷程、榮譽、先進典型、模范人物等等。需要動態調整的有:我們的經營目標、具體任務、正在舉辦的文化活動的發起或結果、當前的優秀員工等。有了這些元素,我們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哪些地方可以作為我們的陣地。對于那些相對固定的文化要素,自然也需要相對固定的宣傳陣地,可以是刻意建造的文化長廊、會議室、辦公室的墻壁、展廳、前臺、辦公桌的某一個角落、工作證等,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對于那些動態調整的宣傳內容,建立文化墻或者文化板是最傳統也最有效的方式。比如在廠區設立宣傳欄張貼所有期望員工得知的信息,在成產區設立工作看板,列明一些工作規范、要求、示范員工等。無論如何,關鍵在于如何讓所要傳遞的要素和選取的環境地點自然融合,進而形成一個整體的環境,在無聲無息中讓員工能夠感受到,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和約束員工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