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界代表了一個時代,卻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陶行知學校民主管理思想,為學校管理理論體系建構提供可參考的途徑;為學校管理理念的更新注入可吸納的養料;為師生關系的平等互動增加可學習的內容;為學校管理體制與機制創新帶來可借鑒的經驗;為學校管理者個人修養的提高樹立可仿效的榜樣,足以肯定其思想對當今學校管理具有強大的指導意義和豐富的現代價值。
【關鍵詞】陶行知 ;教育管理 ;思想;現實意義
陶行知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時又是堅定的民主戰士和大眾詩人。他畢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業和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毛澤東贊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來評價他是“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宋慶齡也贊頌他是“萬世師表”。
一、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的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界代表了一個時代,卻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他的教育思想是真正的大教育思想,在今天,無論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素質教育,還是新的基礎課程改革的實施,他的思想都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股原動力,是一個最活躍的因素,所以我們稱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中國教育的一大圣人,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
二、依法治校的思想
陶行知創辦每—所學校,都根據具體情況訂立規約,要求師生共同遵守,用制度來規范師生的行為。1923年秋,陶行知在《安徽公學辦學旨趣》一文中指出安徽公學師生“共學、共事、共修養、共生活、共甘苦”的主張。1926年11月,陶行知和鄉村教師共同訂立了《我們的信條》18條作為鄉村學校的原則,要求鄉村教師共同遵守。1939年,陶行知制訂了《育才學校公約》,隨后陶行知又分門別類地制訂了《育才十二要》、《育才學校之禮節與公約》、《育才衛生教育二十九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育才學校師生遵守了這些公約,“育才”辦成了一所有紀律,生氣勃勃的進步學校。
三、民主管理的思想
陶行知在每創辦一所學校之前,總是先建立董事會,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學校管理。例如在1939年1月,陶行知在香港召開籌辦曉莊學院董事會,討論創辦曉莊研究所和育才學校的計劃,會議決定創辦育才學校,改曉莊學院董事會為育才學校董事會。育才學校開辦后,陶行知主持制定了《育才學校公約草案》,其中規定:校董事會是學校最高權力機關,校長是董事會的經常代表,在董事會閉幕期間,校長代表董事會執行職責。在校長領導下,設立校務會議,并分設: 指導委員會,學生自治會,校風校紀委員會陶行知認為,將自治與民主合一,還要把工友當作平等人和他們平等合作,校長、教師學生、工友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個民主的學校。
四、提倡學生自治,讓學生參與管理的思想
1919年7月,陶行知在杭州作了“新教育”的專題演講,提出自治問題,“鼓勵自治,這便是教學生對于學問方面或者道德方面,都要使他能夠自治自修。”同年10月,陶行知在《新育》月刊上發表了《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一文,從“自動主義”,即智育注重自學,體育注重自強,德育注重自治的思想出發,提倡學生自治和學生自治的教育。
五、倡導教學做合一,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管理思想
為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可以根據年齡不同制定分層發展方案,把重點放在中青年教師的培養上,組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著力開展校本研究,以工作的研究化促進校本發展,倡導問題研究,即根據學校中實際發生的問題開展研究,在“問題”研究的基礎上解決問題,促進教育行為的改進,特別鼓勵教師開展短、平、快的小課題合作研究,發揮小課題引領研究方向的價值;學習型組織開展研究學習的方式是教學實際中獲得問題,然后通過主題沙龍、網絡主題討論等形式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再由教師將方案付之于教學實踐之中,最后大家對實踐效果進行再討論再研究,尋找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印證了陶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
六、以學校特色為載體、創造新環境的民主開放的管理思想
構建校園文化,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也是校本管理的重要目的。“陣有陣容,校有校容,有其內必形諸外,我們首先要重視藝術化的校容。……”藝術化的校容是陶行知先生追求的。學校應在以校本特色為主的基礎上努力營造校園文化,著力創造新環境。顯性環境圍繞著學校特色展開一系列布置,隱性文化方面,學校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活動,推動特色內化發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促進師生加強認識,主動練習,螺旋形發展。而且還拓寬渠道,促進特色向縱深發展,讓學校特色走進家庭,讓學校特色走向社會,從而形成了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