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然而,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人口眾多,人均占有率很低;農業環境問題嚴重,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淡水資源短缺,農業用水緊缺;農產品生產加工與安全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要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機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高設施農業配套機械化裝備水平。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 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城鎮化在快速穩定的發展,城鎮化離不開農業的穩定與支持,但是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升級,農業耕地不斷被占用。為了提升農產品產量、質量,就必須采用農業機械化產品,通過技術與資金密集的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大幅度提高農業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商品率和資源利用率。因此使用農業機械化是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推動力量。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我國農業資源豐富,但人口眾多,人均占有率很低,糧食產量的提高沒有消除我國的糧食危機,糧食安全問題仍然存在。(2)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業環境問題嚴重,耕地面積逐年減少,這就帶來諸多的問題。(3)淡水資源短缺,農業用水緊缺,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會出現缺水的問題,再加上農業淡水利用率低,就更加影響了我國的農業發展。(4)農產品生產加工與安全問題也日益嚴重,我國農產品加工利用率不及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農產品的安全也存在著較大漏洞,尤其在我國的廣大農村。
二、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所起的作用
1. 保護淡水資源需要發展節水農業機械。我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 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300立方米,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口增長和工農業發展對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超強度地使用淡水,已使北方一些河流斷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每年因缺水,約有0.1067億公頃(1億畝)可灌溉面積得不到灌溉。由于長期使用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學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費的水相當于全國總用水量的40%。所以,開發節水灌溉技術,保護水資源永續利用,對于水資源十分匱乏的我國來說意義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2. 保護耕地資源需要農業機械化。由于我國人口平均每年以1500萬的速度增加,發展工業、交通等不斷占用耕地,使耕地每年平均以33.133萬公頃速度減少,而開荒增加耕地潛力有限,致使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保護耕地資源,除依據國家有關法規抑制耕地過量占用外,應用農業機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資源、提高耕地質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開墾荒地、改造中低產耕地和草場、開發灘涂、治理荒沙鹽堿無一不需要農業機械。近幾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保護性耕種,有效地抑制了我國耕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
3.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態環境必要的防護技術之一。現代農業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指農業生產中應用現代科技成果帶來的環境破壞、環境質量下降、對人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造成的危害問題。在我國, 當前主要是化肥、農藥、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燒秸稈造成污加劇的問題。解決農業環境污染越來越受到重視,一些遏制農業環境污染的技術應運而生,如機械深施肥技術;機械精密噴灑農藥技術;機械秸稈粉碎還田技術;機械回收地膜技術等。
三、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1.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在全面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的基礎上,根據調研情況,加大對農機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各項農機發展促進措施,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扶持機制。在實踐中需要進一步完善運作方式:一是實施農戶購置大中型農機具信貸政策。二是突出重點、點面結合。三是加強管理。一方面,對補貼機具實行跟蹤監管,嚴格手續,建立檔案,防止騙補、假補,套取補貼資金等違法行為。另一方面,在培訓、信息、技術、管理上提供及時、優質服務,充分提高補貼機具的使用率和經濟效益。積極扶持基層農機服務組織,逐步構建起“大農機”的發展格局。以農機化的大發展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進程。
2.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要按照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培育農機服務的市場主體,鼓勵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合作社、機具租賃公司、中介服務組織、農機專業協會和專業服務公司,為農機服務組織的低成本、高效率運行,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制度保障。
3. 加強農機信息化建設。農機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在駕馭農村市場經濟中處于前置性的基礎地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開展有效的信息服務,可以銜接小農戶與大市場,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
4.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現代農業發展更加注重農業環境保護工作。因此,積極推廣環保型農機化作業技術,在發展現代農業進程中,注重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積極開發并實施農業生產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多方聯合,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研發與示范推廣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