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財務管理的結果就是財務目標管理。本文對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的財務模式進行比較,指出適合中國發展的財務管理目標體系。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日本
一、財務管理模式之分析比較
當前,世界上主要流行兩種財務管理模式:一是以美國為首建立的財務管理模式,它主要從證券行業發展而來;另一種是以日本為首在金融行業基礎上建立的財務管理模式。本文將針對上述兩種財務模式開展深入研究:
(一)美國
1.投資者。在美國,各種投資項目出資人絕大數是個人,他們不直接參與投資項目的管理事務,只是通過個人買賣公司股票來間接影響決策。美國是一個資本市場異常活躍的國家,每天都在上演著收購與兼并的故事。如果公司股票跌至較低水平,則容易被其他企業收購或者兼并。因此,公司財務分析都比較注重收集股票市場信息。職業經理人都屬于短期雇傭,在個人利益驅使下,他們會傾向于采取短期決策行為忽視企業長期規劃。
2.員工。美國擁有健全的勞動力市場機制,任何人才都可以在市場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因而美國企業員工的離職率也相對較高。因此大多數員工也傾向于關注企業的短期發展。
3.債權人。美國企業的債權人與企業保持著契約關系。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較好,金融機構傾向于為其提供大量信貸資金;而如果其一旦經營狀況惡化時,金融機構就會立即采取措施要求企業還貸。
4.政府。美國奉行自由市場主義,政府不喜歡過多的干涉市場經濟。企業只要遵紀守法,就不會受到政府的干預。
(二)日本
1.投資者。在日本,項目投資出資方多為企業法人,它們是購買企業股票的主力,因為股權集中度較高。日本投資者傾向于采取長期持股策略,短期股票價格波動不會影響他們的持股意愿。
2.員工。日本企業對員工的福利待遇是全世界最優越的,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較高,因此日本企業員工辭職率相對較低。一般情況下,企業都不會主動解雇正式編制員工,員工也愿意和企業同舟共苦。許多企業將員工發展納入到企業戰略規劃當中。
3.債權人。日本企業借債資產比重較高,通常超過80%。日本大型企業與銀行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幾乎每家知名企業都與某家銀行有緊密業務合作關系。因此,一旦企業經營狀況出現問題,銀行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幫助企業化解危機,而不是急于收回貸款。在日本,銀行是企業的重要持股人,因此銀行通常具有債權人和股東雙重身份,這使得日本的銀企關系異常親密。
4.政府。在發達國家當中,日本政府干預宏觀經濟的次數比較頻繁,中央政府會利用發行債券、調整銀行利息、推行產業政策等手段來控制本國經濟發展速度和結構。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在美國和日本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下,利益方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美國模式下,主要是股東操縱著財務決策過程,而像其他投資者和利害關系人的話語權則十分微弱,因此這就突出了財務管理當中股東利益導向的作用,財務決策以維護股東利益為基本出發點。而在日本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下,股東、債權人、員工、政府都對決策過程產生重要作用,財務決策也傾向于維護所有利害關系人的利益為目的。因而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日本財務管理遵循的主流思想。
三、從國際比較看中國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
本文在總結和分析國內企業財務管理現狀的基礎上,認為日本模式更適合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我國資本市場尚處于發展階段,而美國證券市場已趨于成熟和健全,且日本證券市場機制與我國存在諸多相似之處。根據財務管理規律,必須要以高度發達的證券市場為后盾,才能夠推行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實踐經驗表明,我國證券市場遠遠沒有達到如此發達程度,因此,美國財務管理模式很難在國內取得不錯的效果。
其次,我國經濟體制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大多數企業尚沒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因此,我國企業當前最需要的是更好的維護廣大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不斷提高自身生產效率,解決好各種外部關系和沖突,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如果在選擇財務管理主要目標時,將股東利益最大化顯然是不符合現實國情要求的,而是必須要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主要目標。
再次,從資產負債率指標來看,美國企業平均為65%,日本為77%,我國為76%,在這方面我國企業與日本企業情況十分相似。我國企業資金融資來源主要是商業銀行,因此銀行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這一點與日本企業同銀行關系緊密十分類似。
最后,我國對宏觀經濟采取的是有選擇性干預和控制的管理辦法,政府對經濟發展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素較多。雖然政府干預經濟的影響會日漸降低,但是從當前來看,政府對企業財務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孫萍.中外財務管理目標研究述評[J].商場現代化.2008(08)
[2]李登.基于國際比較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芻探[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09)
[3]桂銀香.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文獻綜述[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