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重慶市2012年出廠水、管網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質抽樣監測,并對監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本文認為2012年重慶市城市生活飲用水的水質合格率很高,飲用水水質無季度分布差異,飲用水水質處于較好狀態,應繼續加強生活飲用水的監測與防護。
【關鍵詞】生活飲用水;出廠水;管網末梢水;二次供水
重慶市地處長江上游,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開發地區,區域內水環境主要為“三江”(長江、嘉陵江和烏江)重慶段。伴隨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重慶市水域航運日益繁忙,水域周圍工業企業數量逐漸增加,致使飲用水水源水質的衛生安全狀況面臨巨大壓力。我中心于2012年1月至12月對重慶市市政供水系統抽取部分出廠水、管網末梢水和二次供水進行水質監測?,F將城市生活用水的水質監測結果分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一)樣品來源
每月抽取部分自來水公司出廠水,管網末梢水和二次供水進行常規指標檢測。所采集出廠水樣品均來自供應重慶市城市居民飲用水的自來水公司,管網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樣來源與重慶市城鎮居民飲用水供水末端。全年共采集重慶市城鎮居民生活飲用水水樣包括出廠水水樣98份、管網末梢水98份、二次供水水樣24份進行檢測。水樣的采集與保存嚴格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的采集與保存》(GB/T5750.2-2006)中的有關規定進行操作。
(二)檢測指標及方法
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檢測色度、混濁度、嗅和味、肉眼可見物、耗氧量、游離性余氯、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共9項指標;二次供水檢測色度、混濁度、嗅和味、耗氧量、游離性余氯、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共7項指標。試劑配制及檢測過程均嚴格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中有關規定進行,其中,所檢測指標中游離性余氯、渾濁度、嗅和味均需在采樣現場進行測定。
(三)評價標準
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為評價依據;所檢測項目中如果出現1項指標不合格則認為該份水樣不合格。
(四)統計分析
二、水質檢測結果
(一) 2012年城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檢測結果
全年共檢測出廠水水樣98份、管網末梢水98份、二次供水水樣24份,其中市政供水出廠水水樣合格率99.0%,市政供水管網末梢水水樣合格率98.0%。二次供水水樣合格率為100%。各季度間水質無顯著性差異,水質全年處于較高合格水平。且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檢測指標中不合格的項目僅存在渾濁度一項,其余指標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三、討論
分析其主要原因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重慶市水域上游相對污染較輕,水源質量相對較好,保證了重慶市城市供水水源的質量合格。其次市內供水企業管理嚴格,政府監管密切,加上企業設備較為先進,多數供水企業使用二氧化氯消毒,飲用水消毒效果好,保證了重慶市居民飲用水出廠水的衛生和安全。第三重慶市市政供水管網材料相對較好,供水管網和儲水設備設計較為合理,避免了飲用水在管網輸送過程中的污染。
四、建議
生活飲用水與人們生活關系密切,我國的飲用水衛生現狀表明,飲用水的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是同時存在的,并以生物性污染為主。飲用水的衛生狀況與介水傳染病的流行和化學性污染中毒關系密切。為確保市民飲用水安全衛生,保護居民身心健康,建議采取以下措施:(1)繼續加強對水源地的監管,做好水源地的衛生防護工作,保證居民生活飲用水水源不受污染。(2)加強對重慶市政供水企業的監管力度,確保飲用水加工過程的規范,以保證出廠水的持續合格。(3)加大市政供水水質監測力度,確保全市居民飲用水安全衛生。
參考文獻
[1] 楊克敵. 環境衛生學[M].第六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153.
[2]金立堅, 朱鴻斌, 周自強等. 四川省農村生活飲用水監測結果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2009, 25(1):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