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人才強國的研究背景
當今世界,人才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重大戰略選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科技人才又成為我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中之中。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各國科技人才政策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劉波等人(2008)回顧了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科技人才政策三個重要發展階段及各階段政策出臺背景、內容、作用等,并提出了關于我國科技人才政策未來發展的展望。謝俏潔(2009)分析了上海人才政策近30年的演變與創新。王磊等人(2010)運用模糊聚類分析的方法,通過高新區科技人才政策指標體系的構建,對環渤海地區十個高新區人才政策評價進行研究。
二、我國實施科技及人才強國的成就
根據《我國人才資源狀況》的權威報道,對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主要成就,具體有以下幾方面:(1)人才總量穩步增長。“十五”期間全國科技活動人員總數年均超過320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占科技活動人員總數的2/3左右。全國從事研究與發展(RD)活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全時當量總數為92萬人年,為“九五”末期的1.7倍。(2)人才素質不斷提高。2005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1%。我國人才素質有了明顯提高。2005年,全國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中,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3543.5萬人,占59.3%。(3)人才結構得到改善。2005年,全國共有兩院院士1408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20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人員15.1萬人,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363個,博士后工作站1018個,累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3.2萬人。(4)人才創新成果突出。“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雜交水稻、陸相成油理論與應用、高性能計算機等為標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實力。(5)人才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通過實施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教育部985工程等,基礎研究能力穩步提高,正在步入最好的發展時期。
三、新時期我國科技及人才政策所面臨的挑戰
目前,我國由于國內和國外因素的影響,大量的科研人才流失,從而也阻礙了我國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國的科技人才政策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1)人才總量穩步增長,但相對規模卻很小。相對于我國人力資源總量而言,我國科技人才的相對數量還明顯不足。(2)人才素質不斷提高,但高層次人才匱乏。在我國科技人才資源中,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做出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戰略科學家、尖子人才和領軍人才非常匱乏。(3)人才創新成果突出,但整體成果水平不高。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國際論文,累計總量已躍居世界第6位,但論文的影響力卻依然很低,我國SCI論文被引用次數在世界上僅排第13位,而且本國人的發明專利中非核心技術專利居多。(4)人才體制機制得到完善,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人才體制沒有建立。
大學的官本位價值一直居于主導地位。人才使用機制導向不科學,重學歷資歷而輕能力業績;人才評價機制不科學,不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四、如何應對中國科技及人才策略面臨的挑戰
中國的人才發展,目前也處在一個戰略機遇期。這里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分析解決我國當前科技人才戰略所面臨的困難的辦法。(1)微觀的角度借鑒了國外的有益經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支付有競爭力的薪資和福利。薪金的多少對于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來說至關重要。對人才的工資、獎金、福利,不一定要付出最高的,要根據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二是制定完整的職業生涯發展計劃。責任的清楚劃分、合理的系統培養和對科研人員潛力的挖掘,通過培養,使他們感受到了科研機構對自己的重視和科研機構的發展,從而生對科研機構的歸屬感。三是建立公平的業績評估體系。科研機構在分配給科研人員工作任務后,一方面要信任他們,讓他們放手去做;另一方面,也不能對他們的工作不聞不問。因此科研要關心科研人員的工作進展情況,并把業績評價及時反饋到科研人員手中。(2)宏觀的角度鳥瞰:首先,科技體制改革的極力推進。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不斷解放和發展科學技術生產力。其次,實施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國務院已經提出了《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若干配套政策》,主要內容有:一是財稅和金融政策。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究開發投入。實行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制度,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支持自主創新與產業化。二是產業政策。繼續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政策,制定和完善促進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政策。三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策。要繼續完善支持高新區發展的有關政策,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調研宣傳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布什等著.科學一沒有止境的前沿[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張佳泳.《科研院所人才流失的原因》.2009
[4]喬新生.不必怕中國人才流失海外[N].環球時報.2007
[5]劉波,李萌,李曉軒.30年來我國科技人才政策回顧[J].中國科技論壇.2008(11):3~7
[6]國家科技部.《中國技術創新政策(1999.12000.9.)》.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
[7]陳瑩瑩,黃昱方.發達國家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政策及啟示[J].中國人才.2009(5):74~75
[8]王磊,汪波,張保銀.環渤海地區高新區科技人才政策比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0(4):28~31
[9]伍梅,陳潔蓮.廣西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政策問題與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