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要介紹了清潔生產的概念,清潔生產現已被公認為是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環境戰略,是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最佳結合點。介紹了葛泉礦洗煤廠的概況,闡述了該洗煤廠在清潔生產方面的措施及其相關配套新工藝的應用和取得的效果。
【關鍵詞】洗煤廠;清潔生產;煤泥水
一、概述
(1)清潔生產的概念。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的思想,是指將整體預防的環境保護措施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期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從本質上來說,清潔生產就是對生產過程與產品采取整體預防的環境策略,減少或者消除它們對人類及環境的可能危害,以期達到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目的,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使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生產模式。清潔生產現已被公認為是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環境戰略。因此,推行清潔生產是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最佳結合點。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使用,煤炭潔凈加工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許多選煤廠都在進行改擴建或技術升級尋找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的途徑?,F以葛泉礦選煤廠為例,闡述該選煤廠在清潔生產工藝的概況。(2)葛泉礦選煤廠概況。葛泉礦選煤廠1994年10月建成投產,設計年生產能力為0.30Mt/a。經多年改造后生產能力達到90萬噸/年,屬中型洗煤廠。目前,葛泉礦選煤廠采用工藝流程為先排矸、脫泥后,再以有壓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分選工藝為主選工藝,輔以CSS粗煤泥分選工藝回收原生粗煤泥,直接浮選、尾煤“兩段濃縮、兩段回收”的聯合工藝。
二、原有煤泥水系統面臨的問題
原有的尾煤回收工藝為“單段濃縮、單段回收”,即浮選尾礦直接進入濃縮池,經濃縮沉淀分級后,濃縮底流由壓濾回收,溢流作循環水。擴容改造后,系統煤泥量劇增,原有的濃縮機分級效果不好,底流濃度較大。壓濾車間處理能能力有限,容易造成壓耙事故,影響正常生產。
三、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
從清潔生產的角度分析,選煤廠技術改造過程就是貫徹清潔生產的過程,也是由工業污染末端控制模式向工業污染預防控制模式轉變的動態過程,最終實現清潔生產的目標。(1)完成煤泥水系統改造,保證洗水閉路循環,提升洗煤經濟效益。將煤泥水系統為“兩段濃縮、兩段回收”工藝,即浮選尾礦進一段斜管濃縮機,其底流由沉降過濾式離心脫水回收作為中煤產品,其溢流進二段濃縮機,溢流作循環水,底流由壓濾回收。改造后,取得了以下效果:一是經單機檢查試驗數據分析,68.92%的粗煤泥進入中煤回收,每年可多創利潤1800多萬元;二是提高了煤泥水系統的處理能力,有效杜絕“壓耙子”事故的發生;三是杜絕了煤泥水外排,實現煤泥水系統一級閉路循環,循環水深度澄清,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2)加強洗選環節改造,逐步完善洗選工藝。第一,脫介脫水環節改造。把精煤、中煤、矸石三臺脫介篩、原煤脫泥篩一臺全部更換為進口設備,同時更換重介旋流器;改造完成后,重介系統的處理能力增加,中煤帶煤損失由先前的10%降到目前的5%以下,介質消耗有了明顯降低、產品產量與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目前介耗降為0.8kg/t原煤以下,該水平走在全國洗煤行業前列。與往年相比,每年可節約介質消耗180余萬元。第二,篩分、破碎、過濾環節改造。該環節改造完成后,新型破碎機處理能力大,自動控制程度高,出料粒度嚴格,滿足洗煤廠入洗量增加的要求。使過濾機的處理能力提高42.86%,浮精水分降低4%~6%,重介選煤系統處理能力增加25%;增加了原煤小時處理量,降低了洗精煤成本,提高了精煤質量。第三,CSS煤泥分選工藝的應用。2008年1月,CSS-1.8型煤泥分選機在葛泉礦洗煤廠投入使用以來,取得良好的分選效果,實現精煤灰分<10%,尾煤灰分>50%。使重介系統的原煤處理能力提高15%~20%;平均介耗降低1.28kg/噸原煤;重介旋流器的分選效率提高0.97%,中煤中帶精煤損失降低3.11%;每年可增加經濟效益360多萬元。(3)完善日常管理,制定預防措施,打造高清潔高效選煤廠。第一,加強日常管理,實現高效洗煤。葛泉礦洗煤廠在日常管理中實行6S管理。6S管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辦法。實施這種管理模式有助于對生產及辦公現場的徹底整理和整頓,面貌煥然一新,整齊有序,一目了然。第二,改善工作環境,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資源綜合回收率。一是在產生煤塵的地點均采取噴水除塵措施或增設通風設施,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原煤及產品的運輸全部在全封閉帶式輸送機走廊內,產品由火車或汽車外運。廠內、外運煤道路,采用定期清掃,定期灑水或噴灑抑塵劑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路面二次揚塵。二是該洗煤廠對設備振動噪聲采取了綜合防治措施加以防治:在原煤準備車間以及噪音超過75dB(A)的地點設置隔聲值班室。將高噪音泵類盡量集中布置在廠房底層,減少噪音向外傳遞;選用低噪音設備。對高噪聲設備采取降噪措施。通過以上防治措施的改造和實施,洗煤廠生產車間內的噪聲得到了有效控制。
清潔生產作為污染預防的環境戰略,是對傳統的末端治理手段的根本變革,是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也是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使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生產模式。葛泉礦選煤廠以清潔生產理念為核心,廣泛借鑒、吸收兄弟單位先進的洗選技術和經驗,緊密結合生產實踐,加快了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的步伐,基本建成工藝先進、裝備領先、管理科學的現代化選煤廠,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謝廣元,張明旭,樊民強等.選礦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
[2] 楊紅霞,劉為東.淺新興隆莊煤礦選煤廠清潔生產工藝技木,潔凈煤技術[J].2007:13(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