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金融作為我國金融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 基于農村金融環境以及自身各種因素的影響, 農村金融積累了一定的風險, 其中流動性風險表現的更為突出, 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各金融機構的正常營業運轉, 成為威脅金融機構安全的隱患, 甚至可能引發局部金融危機。我們根據農村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 分析了流動性風險產生的現狀以及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控制我國農村金融流動性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機構;流動性
流動性是指資產即時轉變為現金的能力, 它不僅指資產本身即時變現的能力, 還包括隨時從外部獲得現金的能力。流動性風險是指農村信用社沒有足夠的現金來彌補客戶取款需要和未能滿足客戶合理的貸款需求或其他即時的現金需求, 從而引發擠兌風潮或信譽喪失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一旦轉化為現實, 農村信用社的損失和在社會上的惡劣影響就難以彌補和消除, 就會使農村信用社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影響, 嚴重時會導致其破產。因此, 加強流動性管理就成為農村信用社經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農村金融流動性風險分析
對于農村金融機構來說,流動性風險更具有歷史上、時間上的原因。比如在季節上,農村大多會在同一時間點上對資金有著大量的需求,在還款的時間上也是具有普遍的規律性。而在數量上,波動性往往較大,相對更為零散,所以農村金融機構更應多加注意在時間上和數量上去把握流動性風險,以防止出現局部的流動性風險過度。由于農村信用社分布廣泛,業務較少,所以影響的主要因素就是流動性缺口。
從內部上來講,影響農村金融流動性缺口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一是信貸資產質量差。每個地區的信貸資產都是源自當地的房屋或不動產,而這些資產由于不能夠正確的給予估價,并且不易轉讓出售,使得貸款的數額越大,質量越差,不良貸款呈逐年上升趨勢。二是資金數額零散、分散廣。由于受土地分散、自然環境惡劣以及生產力水平低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農戶生產經營規模較小,這種小規模的經營方式決定了需要的貸款的資金量較少,零散,但是所有農戶總額相對較大。三是農民存款能力有限。農民的收入水平相對于城市還是比較薄弱的,所以相對于大量的貸款需求,存款的能力非常弱,這樣就會導致流動性缺口的拉大。并且存款和貸款都會出現一樣的問題,就是數額較小,較分散的情況。另外在各個不同的地區,存款的差異性也較大。四是農村資金的時效性強。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與及時性,因此農戶的資金需求也表現為較強的季節性,主要是短期借貸。所以在很多季節性強的地區會產生同一時間大量的貸款出現,這對于段時間內資金要求的是很大的,所以對于資金的流動性必須要掌控好每個地區的時效性。
從外部上來看,主要因素一是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2011 年初,銀監會選定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張家港五家農村商業銀行先行開展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實施試點工作。明確了農村商業銀行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的要求。銀監會此次以農村商業銀行為試點,為農村金融的開展選定了指引和方向,也對農村金融的資金流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農村金融市場機制不健全。首先,我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資本市場較為不發達,加上金融監管政策方面的限制,農村金融機構除了發放貸款,極少有別的資產配置形式可供選擇,資產結構相對單一,信貸資產一旦遇到風險就必然波及整個經營狀況。其次,由于資本市場尚不發達,農村企業生產經營資金主要依靠來自農村金融機構貸款,而農村金融機構的客戶大多是農業經濟實體、農村供銷社及鄉鎮企業,這些企業自有資本比率低,多靠高比例負債經營,抗御風險能力較弱,一旦市場發生波動,自身經營風險難以承受,必然向農村金融機構轉嫁。最后相關金融和法律認識度低。農村社會金融意識、法制意識、風險意識淡薄,為農村貸款的風險的聚集提供了溫床。由于我國農村居民獲取市場經濟信息的手段和方式遠不如城市,往往會造成信息混雜和被人利用的情況,這使得對新生事物產生誤解或抵觸的情況。正是由于文化層次低下和知識面的狹窄,農村居民在金融風險面前難辨真偽,只要有利可圖就不惜冒折本的危險。而這種心態會導致貸款最終變成不良貸款,所以對于農村金融的貸款,金融機構應給予更多的風險防范和監控。
二、加強流動性管理的建議
第一,正確處理好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關系。一方面要適度控制存量。適度的存量不僅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存量過大,流動性過高,就意味著農村金融機構盈利性喪失;存量過小,流動性不足,又必然危及農村金融機構的正常經營,甚至使其陷入流動性危機。
第二,構建計量、檢測和控制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在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農村金融機構必須建立能夠計量、監測和控制流動性風險的系統,有統一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設立專門的流動性管理部門來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第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流動性風險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預案。針對農村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的現狀,農村金融機構要充分借鑒現代商業銀行的成熟經驗,采取科學的預測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學實用的流動性預警界定監測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