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婚姻生活中的問題越來越多,離婚率持續上升。“小三”的出現是婚姻破裂的重要原因。本文通過建立模型,利用博弈論以及比較靜態分析方法對婚姻生活中存在“小三”的男女雙方的收益和行為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可知,女方對男方好與不好,男方是否選擇出軌,主要與“小三”給男方的情感收益、女方對男方好時男方的情感收益、女方不對男方好時男方的情感收益相關。
【關鍵詞】博弈論;婚姻;婚外情;比較靜態分析
一、引言
婚姻,作為人類一種基本的社會制度,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法律上對婚姻的定義為: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合法結合。現如今,婚姻生活中的問題越來越多,一部分人選擇放棄與配偶永久的共同生活結束婚姻。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自2002年至今,我國離婚人數和離婚率持續上升,中國離婚率已連續10年呈現遞增長狀態。造成婚姻破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婚外情、婚外性行為,已經成為誘發夫妻感情破裂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因外遇而離婚的比例迅速增加。加之影視劇和網絡媒體對“小三”的美化,對當今社會的高離婚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說,“小三”的出現使人們無法抵抗圍城外的誘惑選擇出軌或者放棄婚姻。婚姻問題常被多數人認為是一個社會倫理、人類心理和生理問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從人類婚姻關系形成初始,婚姻的選擇與決定,變化與發展,關系的產生、存續和消亡,一直與經濟有關并表現為經濟問題。美國經濟學家貝克爾(Becker),他把經濟學方法引入對婚姻行為的分析中。迄今為止,利用經濟學對存在第三者的婚姻研究并不多。本文通過建立模型,利用博弈論以及比較靜態分析方法對婚姻生活中存在“小三”的男女雙方的收益和行為進行分析。
二、理論框架
齊良書(2008)總結了婚姻經濟學研究的兩個理論框架,一是家庭模型,一是雙邊匹配模型。為了更好地解析婚姻的內部結構,以便改善婦女在婚姻中的處境,一些學者將博弈論方法引人到婚姻經濟學研究。基于博弈論的家庭模型假設不同家庭成員具有不同的個人效用函數,他們按照某種規則相互進行博弈,以達到個人效用最大化。在各種家庭內部博弈模型中,按納什合作博弈規則發展的納什談判模型最為成功。布盧姆和羅斯布盧姆(BlumRothblum)(2002)討論了新參加者進入婚姻市場時的情況。舊的均衡將被打破,形成新的穩定解,這意味著離婚和再婚事件的發生如果人們是序貫進人婚姻市場的,那么最后一個進入者將得到最優結果。科尼利厄斯(Cornelius)(2003)假定搜尋過程在婚后仍然持續,當一方的婚內效用和對婚姻穩定性的評價下時,他/她傾向于提出離婚,而任何一方對婚姻穩定性的評價依賴于另一方提出離婚的可能性。在此假設下,離婚的概率是內生的,婚姻市場可能出現多重均衡,婚姻是否穩定取決于個人的信念。陳新穎(2008)從博弈角度對婚姻心理中的婚姻模式進行解讀,得出四種婚姻模式,相互寬容型,夫包容妻型,妻包容夫型,互不寬容型,其中前三種婚姻較較最后一種更為穩定。何曉星(2011)提出了一個新的婚姻經濟學研究框架,他提出了雙重合約的概念。婚姻中男女雙方的結合就是一種內部合約。當婚姻中存在第三者時,婚姻雙方的內部合約便會存在違約的可能,與第三者的外部合約對內部合約產生了影響,外部合約對內部和約的影響是由相對于內部合約的“外部選擇點”(破裂點)體現的,破裂點是固定的,而本文的研究,婚姻中一方的破裂點是可以通過另一方的表現而產生變化,這也使得婚姻雙重合約理論變得更加完善以及更加符合現實情況。
三、模型的假設與建立
四、結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女方對男方好與不好,男方是否選擇出軌,與男方給女方的情感收益和女方對男方好的成本無關,而與“小三”給男方的情感收益、女方對他好時男方的情感收益、女方不對他好時男方的情感收益相關,而我們在面對小三事件時發現其中起決定因素的或者經常會引起探討的恰恰也是這三個變量。現實生活中,女方對于“小三”往往嚴厲抨擊和譴責,那么其實其目的是為了給男方灌輸一種“出軌是很惡劣很無恥的”觀念,這樣其實也就是在間接的減小Rc,這讓就能讓減小,從而女方的期望收益更高。這符合經濟學的一個假設,人的行為是理性的,即具有一束能夠定義并排序的偏好,并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效用最大化。追求幸福是全人類的共同愿望,而婚姻幸福是幸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婚姻雙方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創造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J].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2011
[2]王敏.中國高離婚率背后的婚姻困境[J].社會觀察.2011(3):1~4
[3]曾美桂.媒體傳播的負效應研究_以影視劇及網絡新聞美化“小三”為例[J].新聞屆.2012(17):58-62
[4]齊良書.婚姻經濟學研究進展[J].經濟學動態.2008(9):85~89
[5]Blum.Y.U.G.Rothblum(2002).Time is everything’and marital bliss.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03:429~443
[6]Cornelius.T.J(2003).A search model of marriage and divorce.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6:135~155
[7]陳新穎.試從博弈角度解讀婚姻模式[J].理論研究.2008(3~4):286~288
[8]何曉星.論雙重合約與婚姻-一個經濟學的研究新框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