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區別及兩者之間的互補性,通過借鑒國外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結合發展的經驗,進一步闡述了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相互補充的途徑和措施,從而論證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互補是對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兩者的協調發展對和諧社會的建立和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協調發展
一、我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比較
(1)我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區別。第一,經營目的。商業保險的經營主體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保險公司;而社會保險作為一種政策性的保險,不以盈利作為目的。第二,實施方式。商業保險是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投保人決定其購買行為,而社會保險是由國家法律規定強制執行,個人不具有選擇的自由。第三,保險對象。商業保險中,投保人自愿且符合核保要求的均可成為被保險人;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必須是符合國家相關政策規定的公民。(2)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互補。第一,實施方式。社會保險是一項強制性保險形式,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必須依法繳納一定的社會保險費。商業保險作為一種以盈利為目的金融活動,以雙方自愿參加為前提,投保人可以選擇承保單位。第二,服務對象。我國的社會保險覆蓋范圍較小,僅限于城市居民中具有干部和工人身份的勞動者,農村人口、個體經營戶群體處于社會保險范圍之外。商業保險以全民為對象,沒有嚴格的對象限制,可覆蓋全體公民。第三,發揮的作用。社會保險的作用在于保障喪失勞動力或勞動機會的勞動者的基本生活,其實質是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商業保險的作用在于當被保險人遭遇意外事件時,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以減輕其損失。
二、國內外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結合的成功案例
(1)美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分析。第一,美國醫療保險商保與社保的結合。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異于多數發達國家。它實行的是以商業保險為主,社會保險為輔的體制。在這種體制下,醫療保險分為由企業資助和政府資助。前者多是企業為雇員及其家屬購買醫療保險,為鼓勵這一行為,政府對為雇員購買保險的企業實行部分稅收減免。第二,國外醫療保險制度對我國的啟示。以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大規模增加政府在醫療保險方面的財政預算是不現實的,為擴大醫療保險受益面應該重視商業保險的作用,將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商業保險利潤最大化的原則使其將保險對象局限于健康人,把真正需要保險的體弱多病者據之門外,因此政府就應該通過立法規范其行為。同時鼓勵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為職工購買商業醫療保險,鼓勵有條件的農村集體參加商業醫療保險,加快建立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險制度。(2)我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結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農民自愿參加、政府和個人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商業保險公司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既有利于解決廣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又有利于將商業保險的風險管控技術運用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商業保險公司通過向農民提供優質的服務可以擴大在農村的知名度,還可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積累豐富的經驗數據,為該項業務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三、如何促進我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結合
(1)我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第一,保險覆蓋范圍較小。社會保險以保障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為主要目標,對農民的保障問題重視不夠。第二,社保基金運營不規范,監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保險支付能力較弱。2006年上半年陳良宇案件,2007年廣州社保案件足以說明我國的社保監管制度存在較大漏洞。第三,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相關法律規章制度的缺失導致商業保險公司、參保居民、政府之間的法律關系不明確,不利于相互間關系的合理確定。
(2)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協調發展對策。第一,明確商業保險的經營目標。我國商業保險公司及時調整經營目標,服務對象,在保險險種設計上實行低繳費,低保障,低利潤的經營策略,實現薄利多銷,將社會上需要保障的中低階層納入到商業保險的覆蓋中來,實現商業保險的普遍化保障。第二,政府應給予商業保險政策支持。例如,對依法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獲得的經濟補償,如果以躉繳的方式投保一定的商業保險,可以減征或免征個人收入所得稅。充分調動政府、企業、個人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和各類專業機構的作用。第三,構建共有的信息平臺,合理簡化辦理手續。在委托經營模式下,社會保險由政府和商業保險公司共同進行管理。雙方應當構建一個共有的信息平臺,保證社保部門和商保公司都具有充分足夠的信息,并且合理簡化社保辦理手續,降低被保險人、政府以及保險公司各方的負擔。
參考文獻
[1] 何嬌,郭勇.關于商業保險公司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分析.2009,(12):160.
[2]孟仁振,孫宏衛.對保險公司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建議.經濟縱橫.2008,(1):55-56.
[3] 胡卉士.論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有效銜接.南方金融.200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