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不僅是信息化時代,也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只有掌握了科學技術知識、先進的經營管理知識、發明創造知識,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獲得可持續的發展。本文試對知識產權的運營管理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企業;知識產權;運營管理
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通過腦力勞動而創造的包括商標、產品名稱以及各種發明的專利享有權。知識產權和企業的固定資產、現金、銀行存款等有著相同點,即都可以拿來進行投資,也可以用來購買股票、債券,也可以作為財產進行抵押貸款。可見,知識產權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產,加強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是企業保護自身資產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企業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概述
關于知識產權運營管理的定義,各國學者有不同的見解,西方國家的一些學者認為知識產權運營和企業價值之間有著密切聯系,他們指出知識產權雖是看不見的資產,卻蘊含了很大的價值潛力,企業可以通過加強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來獲得價值增值。反過來說,如果企業不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知識產權運營管理,可能會造成知識產權本身價值的流失。可見,運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運營管理主要是制定生產計劃、進行生產組織、控制和反饋,現代化的運營管理有了不同的特點,即看不見的知識、服務也被包括在運營的范疇內。所以,企業應該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運營管理的重要性。
二、企業知識產權許可
企業知識產權許可是指允許別的企業使用自己知識產權的方式方法,目前知識產權許可有多重形式,包括不對外許可、普通許可、共享許可、交叉許可等。現實經濟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的就是交叉許可,它是企業使用較多的形式,也是各國都大力鼓勵使用的一種形式。交叉許可是指,有需要本企業知識的產權的企業以同等價值的資產來換取本企業知識產權的一種形式。交叉許可具有節省研發成本、減小研發風險等優勢。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許可時,不應只圖眼前的利益,為了得到一大筆資金或者為了得到更有價值的其他資產,而盲目地和其他企業進行知識產權交換。所以,知識產權許可管理應該站在企業戰略的高度,知識產權許可行為一定要符合戰略目標,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背離戰略目標。如果企業為了經濟利益而進行知識產權許可,有可能給自己創造競爭對手或者有可能成就自己的競爭對手,從而陷自己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例如,美國彩色電視機起初是世界上質量最好、技術含量最高的電視機,但是由于戰略的失誤,盲目的將彩色電視機技術專利權許可給了日本,日本企業在掌握了彩色電視機的生產技術之后,不斷的向國際市場擴展,將彩色電視機銷到美國市場,并霸占了美國市場。
三、企業知識產權轉讓
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轉讓時,購買方和出售方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對于購買方來說,應該對計劃購買的知識產權進行系統的了解和分析,根據市場行情,科學預測知識產權的價值,避免多花錢,同時避免知識產權技術的落后;第二,對于購買方,在購買知識產權前應熟悉相關的法律狀況,弄清楚你購買知識產權的使用范圍、剩余產權期限等,以防購買行為觸犯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第三,明確掌握擬購買專利權的性質,比如是否和其他專利權不可分離、是否還有別的企業也擁有該專利權,以防侵害其他人的利益;第四,對于賣方企業,在做出轉讓行為之前,應該結合企業戰略來評估知識產權轉讓行為是否對企業發展、競爭力等有影響。
四、企業知識產權資本運營
知識產權資本運營是指,通過將知識產權投入到資本市場進行運作,提升知識產權自身價值的一種手段。要促進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資本運營的良性發展,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1)出臺相應的政策大力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知識產權資本運營。對將資金積極投入到知識產權資本運營的風險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給予稅收上的優惠、精神上的鼓勵。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力度,鼓勵創新型企業走向資本市場,促使其不斷增加自身知識產權價值;(2)政府應不斷創新知識產權資本運營模式和運營機制。這要求政府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運營法律法規,明確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權利義務,避免知識產權運營中觸犯法律紅線,損害雙方利益。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專門的知識產權資本運營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知識產權資本運營服務。鼓勵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參與到知識產權的資本運作中來。
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和其看得見的資產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如果管理的不好,就有可能被其他競爭企業搶占先機。要想使知識產權不斷的增值,企業就需要加強知識產權運營管理,用知識產權進行投資、融資,從而獲取更多的利益。
參考文獻
[1]于雪霞.現代企業專利管理模式的要素與結構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0(05)
[2]張濤.企業知識產權資本價值及其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3]朱國軍,楊晨.企業專利運營能力的演化軌跡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07)
[4] 袁真富.企業知識產權的發展模式——從保護到經營之知識產權觀念的改造[J].知識產權.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