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月的寒假,你準備讓孩子怎么過?安排上補習班?太殘酷;宅在家玩電腦?太浪費;孤零零在家做作業?太乏味。
何不用這個時間給孩子的寒假來點特別節目——比如全家總動員,舉辦一場奇思妙想的“快樂好習慣”家庭冬令營。把冬令營搬進家里只需兩步:擬定方案,集合隊員。第一步我們替你完成,第二步就看你的了。
活動準備也瘋狂
冬令營可以在一個家庭中進行,也可以聯合幾個關系較好的家庭聯合舉辦。準備活動第一步是選出組織者,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孩子,但必須充滿激情,有號召力,能調動起每位成員的熱情。
然后,集合全體成員,組織者開始一場激動人心的開營儀式:帶領全體成員宣讀開營詞,這應該是一段關于堅持、承諾、無畏的宣言,從這一刻開始,不分年齡和家庭地位,大家都得向著“好習慣”的目標奮進。
有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需要為家庭成員分工。隊長、記錄員、記分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記錄員最好由孩子擔任,每天記錄生活點滴,也能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
最后,商討隊名、確定口號、制定獎勵方案,在家里的醒目位置掛上開營標識。
建議:為烘托氣氛,宣讀開營詞時,宣讀者可以站在高處,如凳子、桌子上進行激情朗讀,對提升信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時間分配是冬令營面臨的首要問題:孩子放假在家,父母還得繼續工作。為了保證活動有持續性,可以按照工作日、周末和節日來劃分,擬定不同活動內容。
工作日活動安排
為了配合所有家庭成員的時間,工作日的活動安排選取一天中的一兩個小時即可。
進程一:盤點好習慣。
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活動第一天,我們可以先來一個“好習慣盤點”:
選個休息時間,隊員們圍桌而坐,每人在一張白紙上寫出自己的好習慣,比比看誰的好習慣多。好習慣的評定最終由隊員投票確認,最多者可獲得5分,其他成員根據情況得不同的積分。
注意:
1 .好習慣認定必須由團隊投票產生,如票數相同則由隊長最終決定,其他成員應服從。
2.公平公正,家長不得利用特權。3.評選好習慣的過程中,可以和孩子交換意見,好習慣好在哪,有什么影響等。
進程二:選擇自己的活動內容。
接下來的活動安排,可以根據孩子需要培養或改掉的習慣自由設定,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咨詢教育專家,按照由淺到深的習慣培養過程設定。
活動名:我有一個夢想(養成設定目標的好習慣)
開展時間:任意時間段;1小時。
活動內容:由隊長組織,和隊員暢談夢想。家長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和現在的夢想,并分析夢想成長的過程,轉變的過程;孩子自由暢談自己的夢想,家長從旁引導,夢想有大有小,有遠有近。結束后,各隊員將自己的夢想寫在一塊小黑板上,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來激勵自我。根據具體情況加分。
提醒:讓夢想能落到實處,合理、清晰、具體,哪怕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也能讓孩子找到自己出發的起點。
活動名:打敗拖延癥(養成積極主動的好習慣)
開展時間:即日起每天早晨9點;30分鐘。
活動內容:行動是所有習慣養成的最關鍵的因素。隊員們各自準備一個筆記本,在筆記本的扉頁寫上一句激勵自己的話,并從今天開始每天在筆記本中記錄若干件最重要的事情,由簡單到困難進行排序,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
當天完成的事情打“√”,未完成的打“×”,比比看誰沒有“×”出現。提醒:六件事情必須是可量化評判的,例如寫一篇600字的作文、給奶奶家打電話等。
活動名:筷子狂想(養成發散思維的好習慣)
開展時間:任意時間段;30分鐘。
活動內容:發散思維主要是通過隊員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來延伸思想。每人一張白紙、一支筆,就一根筷子的用途進行發散,看誰寫的最多(20種以上),寫的最多者獎勵5分。寫完后,全體一起討論,看看有哪些奇思妙想,可以繼續頭腦風暴。
提醒:聯想要大膽、多方面、多層次,隊員們只要多討論,還能想出更多好玩又激勵的活動項目。
周末活動安排
相比工作日的短時間活動,周末可以進行大型活動。許多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們最發愁的是孩子愛心和感恩教育。臨近春節,我們可以抽出一個周末,和孩子一起去敬老院或者孤兒院。
由隊長組織看望,事先準備好水果、保暖用品作為慰問品,親手送到老人或孤兒手中,并與他們交流,傾聽老人或孤兒的故事;親手為老人或孤兒打掃房間、整理衣物、洗衣服等。回家后根據當天所見所聞,說說自己的感悟。可以在家庭中繼續相互洗腳,相互按摩等活動,視隊員的表現情況,逐一商討評定分數。
提醒:1.孩子必須親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家長不得代勞。2.家長要給孩子做榜樣,如何與人交流,如何關心他人。
如果一周的忙碌,已經讓家長勞心傷神,也可選擇在家進行活動,比如“我也當一天父母”。這個主題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孩子在理解父母的基礎上,養成承擔責任的好習慣。
開始前,家長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需要做的事,包括日常清潔、買菜、做飯等。這一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12個小時內父母和孩子角色互換。平時看著簡單的事情,真正輪到孩子做時也許十分困難,但家長一定要遵守約定,嚴格遵照活動規則執行。當孩子有畏難情緒時,家長要鼓勵加引導。到指定時間后,家庭成員一起討論一天中各自在所扮演的角色中所承擔的責任,換位思考,互相理解。
提醒:1.在活動過程中,家長起主導作用,到了時間該做什么可以從旁提醒。例如:到吃飯的時間時和孩子說要做飯了,吃完要刷碗等。
2.要讓孩子樹立責任意識,當遇到困難時,要讓孩子先出主意,家長適時引導。
春節特別節目
春節特別節目是冬令營的重頭戲。和平時活動相比,這一年一度的特別日子可以具體培養孩子的幾項好習慣。
春節前的大掃除以往都是家長做主力,這次可以嘗試讓孩子給家庭成員分工,大家一起動手進行家庭衛生大掃除,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不易。各隊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分配任務,經相互監督合格后視為完成,第一個完成者獎勵5點積分,依次獎勵4分、3分……活動結束后,由隊長組織進行感悟分享。
提醒:1.安全第一;2.可提前制造家庭衛生凌亂環境;3.活動內容可增加貼春聯等。
其他春節活動:
活動名:共制年夜大餐(養成文明用餐的好習慣)
開展時間:任意時間段;3~4小時
活動內容:本活動為家庭全員自制年夜大餐,要求全員從頭至尾參與。由隊長提前計劃,
開會分配采購、洗菜、做飯、洗碗任務,大餐制作完畢后全員誦讀餐前訓導,由隊長自己或隊長指定一人講述就餐禮儀和餐桌文化,餐后組織感悟分享,根據貢獻分別加分。
提醒:1.注意安全;2.全程環節每位隊員都必須參與。
活動名:壓歲錢的討論(養成理財節儉的好習慣)
開展時間:大年初三后;至少1小時
活動內容:和孩子圍坐一起,幫孩子理清紅包的來源、金額。共同商討如何安排壓歲錢的去處。是存起來當學費,或作為平時零花錢,還是進行定期儲蓄,和孩子講明每一種用途的目的。如果是作零用錢,可以從家長處支取,讓孩子記賬。
提醒:壓歲錢使用方法尊重孩子的意見,家長從旁指導。
好習慣如何保持?
21天養成了好習慣,保持不下去等于白搭。我們聽聽智新超越教育耿軍老師的建議:
1.興趣比方法重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是授之以漁更要授之以欲”。方法比結果重要,但興趣比方法更重要。習慣的養成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興趣激發、腦力開發、習慣養成。讓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提升學習能力。
2.計劃要扎實。比如,讓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是每位家庭的難題。不難發現,孩子是因沒計劃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可見計劃才是關鍵。讓孩子每天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寫清楚完成每件事情的時間點,家長只需監督即可。
3.家庭監督效果好。團隊合作是孩子成長、家庭成功的最重要的好習慣。當孩子有意退縮時,家庭成員需要從旁關注提醒,但是注意提醒和嘮叨的不同。點到為止。
4.讓孩子理解習慣也是一種責任。常說,習慣決定一切。好習慣終身受益,父母可以給孩子繪聲繪色地講解,舉出實例更具有說服力。
(感謝智新超越教育對本方案給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