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找個什么樣的老公?”
“我媽媽說,要找個當公務員的,工作穩(wěn)定,福利好。”
11月25日清晨6點,朱敏被鬧鐘吵醒,這天是浙江省的“國考日”,早點起床的他還可以看一小時的考試輔導書。
來考公務員的并非只有“屌絲”,朱敏所在的寧波大學考場的停車場里,停滿了豪車:寶馬X5、寶馬740,奧迪A6和A8,保時捷卡宴,賓利……朱敏是乘著女友駕駛的寶馬X5來的,女友并不在乎他能不能考上,但朱敏著急。
朱家是教師家庭,女友家卻是寧波當地的千萬富豪,要彌補中間的門戶差距,只有一個辦法:讓朱敏成為“體制內的人”。
“我媽對他說,‘考不上公務員,別想做我女婿?!m然是開玩笑,但成了公務員,的確讓我家有面子點。”女友有些無奈,但她并不完全反對母親的做法。
聽父母的話選擇對象,也被民間認為是最可靠的途徑,“父母不會害孩子。”一位為五對年輕人做媒成功的老大姐傳授經驗,“父母看中的,很少有年輕人會反對,現在年輕人交際圈子也窄,晚婚的多?!?/p>
最新調查顯示,超過50%的已婚(含訂婚)80后年輕人,是通過父母介紹相親認識伴侶的。父母眼中的最佳女婿或媳婦的職業(yè)中,排名前三位分別是政府公務員、老師醫(yī)生等事業(yè)單位員工,國企正式員工。
這些職業(yè)意味著穩(wěn)定的薪水、完善的福利,以及某些便利,能給小家庭減輕許多負擔。父母的決定來自傳統(tǒng)理念的作用,傳統(tǒng)婚戀觀的核心:求安穩(wěn),力圖減少傷害,如果能以犧牲部分人的幸福價值觀為代價換得家庭的和睦,自然要讓少數服從多數。
天津姑娘陳娟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了。直到離婚判決書下來,她才給在杭州的父母打了電話。果不其然,父親在電話那頭暴跳如雷:“有什么忍不了的,你們離婚了,孩子怎么辦?單親家庭的孩子等于被毀了一半,你怎么這么自私,為了自己所謂的幸福就犧牲孩子!”
她有時覺得難以和父母進行交流,就如和自己三棒子打不出個屁來的丈夫一樣,沒有共同語言。老實本分的父親認為女兒嫁出去,就該“恪守本分”,好好過日子,而不是對丈夫多般挑剔。
陳娟不認為婚姻是忍耐,但她發(fā)現自己也難以在周圍找到知音。朋友們在知悉她并無外遇、只是因和丈夫無法溝通、價值觀難以調和而提出離婚時,紛紛勸她“忍耐”,“或許你可以為婚姻再努力一把,你讓點步,讓他也改變一下?!眲裾f她的人群中,有不少曾經也想過離婚但最終打消念頭的,不管承認與否,離異者的身份對女性來說始終是個污點,會影響到以后的生活。
中國人看重婚姻家庭,多數中國家庭所追求的是那種溫馨、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而這種幸福一定不是強調每個家庭成員的利益所能獲得的,它需要成員之間的相互謙讓、相互包容甚至忍讓。家庭成員之間不是完全平等的,婚姻對于中國夫妻來說不屬于個人問題,它包含著道德、責任、榮譽感等因素。集體利益和越來越強烈的對個人利益的在乎,構成了夫妻沖突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