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正路:企業成事之根
主持人:“吉商進路”,也就是吉商之行,吉商的發展歷程,以及前景。今天我們談到的是吉商進路的地產篇,大家都知道大正集團主要是蓋房子的。而大正為什么叫大正集團?我覺得咱們就是先從這個“大”和“正”這兩個字說起。
王遠征:16年前,我從吉林省國際合作單獨成立大正的時候找了很多名家,想公司的名字叫什么好,后來吉林省著名的文學家說叫“大正”?!按蟆北旧砭褪且粋€人,說做企業要以人為本,說干大事,賺大錢?!罢?,走正道。就這樣,“做大事,賺大錢,走正路”,一直是我們大正人的主要目標,直到今天。
付亞辰 :我覺得這個大字,是他們想做大事。王董的企業就想做大,要成百億資本的,要做大事。說明當代的中國企業家應該有理想,要走正道?,F在很多人不走正道,不走正道是成不了百年基業的。
源動力:企業的“三百”目標
主持人:說起百年基業,王董曾說過我們要做“三百”,即百年名企,百億基業,百分人品,是作為企業發展的目標和堅守的原則。從1995年8月一直到現在集團的發展歷程,王董是怎么樣堅守這個“大”、“正”和“三百”原則的?
王遠征:集團成立之初我們就樹立了三大目標:
第一個就是百年老店。一個企業要想存在一百年,首先是說明我們的志向高遠。我是希望這個店往下傳承,有可能傳給我們自己的家人,有可能把大正企業傳承到社會,我們就想讓大正這個品牌存續下去。
第二個百億集團,百億,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百億人民幣,也可以叫為百億美金,或者百億英鎊。中國超百億集團現在已經一千多了在全國,說明我們這個目標不是空穴來風,我們的目標就是百億美金或百億英鎊。
第三個是百分百的人品。古語講人正、心正,心正,路遠。人品作為一個企業家和誠信一樣,沒有一個良好的品德是做不了大事的,這些民營企業家要看的就是你的德行怎么樣?你能不能為中國有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能不能做一些對人民有益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把這三條作為我們集團發展的奮斗目標。
惜人才:企業立命之本
主持人:您剛才說是靠德,那怎么能堅守住這個道德原則,這個靠的是什么?
王遠征:說起這個企業家的德,我想應是德行。大正建設集團現在有固定員工200多人,臨時工將近4、5千人,每一年完成的產值也在近10個億左右。所以說沒有一個良好的品質,這些人是養不住的。想做大事得籠絡人心,能籠絡住人心,首先企業家就要付出。這個付出不光是金錢,是情感,得要用情感留住員工,較好的前景、規劃、收入留住員工。我們之所以說有良好的品德,第一個就是和大家心連心、手挽手度過了一次次的難關,或者我們把關愛員工,把員工作為我們自己的家人,我想這就是德的表現。
好心態:企業家的胸懷
主持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怎樣才能靠立德爭取生存發展空間?
付亞辰:中國的企業家負擔很重,一個是經營中有很多困難。第二個,社會上的負擔很重。一個企業家,還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在中國的房地產成為最敏感的時候,能夠做到被社會認可的,能夠解決安得廣廈千萬間的,能夠解決中國安全問題的企業家,身上的負擔是重的,他背負了人們對他的要求,所以現在企業家難,老百姓更難。這兩難的群眾往往還互相譴責。一個企業家立德,怎么做事,怎么表現,怎么取得社會公認,確實是不容易的事情。
王遠征:其實房地產商是改革開放的急行軍,社會進步發展的有生力量,是城市化進程較快的實踐者。但是還是有這么多人不理解?改革開放之路30年,為什么30年以后有些人還在原地不動?有些人已經成億萬富翁?可以說有一部分人抓住了機遇,良好的應用了社會資源,所以有些人可能還沒有感悟到,不過給大家說一句話,一萬年太久,現在行動為時不晚,你仍然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推動者,你也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成果,你也能享受得到。機遇對每一個人都是存在的,抓住了,運用好而已。
付亞辰:機遇對每個人來說是公平的,但是不一定每個人想當董事長,當董事長有財富,成功了,沒當董事長的人我們也給社會提供了勞動,不一定都當董事長。我們說要互相理解溝通,我們作老百姓,我們也走吉商之道。通過生產勞動富起來的創業的人,更尊重理解這些沒有富起來的在社會基層工作的勞動人員。所以,需要一種和諧社會彼此溝通,不能彼此對立,這應該是我們提倡的一種社會生活態度。
好環境:房地產業發展的土壤
主持人:王董還是作為民營企業家來說,從您自己的公司發展和個人的創業歷程,能不能現身說法,給我們說一說民營企業在中國這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多大作用?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現在是什么處境?有什么困境?
王遠征:作為大正建設集團,在吉林已經16年,始終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吉林省工商聯黨組政策的指導下,企業的發展能體現出:第一,多創產值,多安置就業,多納稅,多做慈善事業。其二,GDP將近60%多都是民營企業創造的。民營企業將來要在社會的發展當中是個主力軍,而且這個發展勢頭比較好,也比較迅猛。
吉林省這頭睡獅已經蘇醒,以前有晉商、粵商、蘇商,說粵商是改革開放的前瞻者,發展的比較迅速。說閩商,就是福建商人行走世界,到每一個地方都有他的商會,因為他們抱團發展。吉商一直默默無聞的為社會做貢獻。作為吉商一員,為吉林省經濟快速發展,應當多做貢獻,多就業,多納稅,多安置職工,支持我們的目標。
盡責任:企業家良知的考量
主持人:那么王董請談一談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您對社會責任是怎么看的?
王遠征 :企業家要實事求是,不要光要面子,失去里子。人要量體裁衣,別做超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說企業家們,特別是中國的企業家,和那些西方發達的資產主義的企業家不一樣,中國的企業家,說財富,是說你的事業做的大為社會的貢獻越多,你的能力多責任更重。有很多的企業家都是想把自己的企業做成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而且做成一個知名的企業,做成一個為社會發展貢獻大的企業。我說這話能代表95%以上的企業家。
主持人:我們一直講企業家的責任是把企業做好,經營項目本身做好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那么怎么能讓我們大家舒服點?能買得起房子?房地產商,能起到多大的責任?
王遠征:在改革開放30年實際中國的30年已經超過了那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將近100年的發展歷程,也就是說咱們的距離時時刻刻在拉近,現在勞動用工的距離就已經拉的很近了。再一個最近就是柴汽油,基本上和國際市場是持平的。房價能下去必須靠政府,買不起房子的老百姓必須得住房,老有所住,老有所養,老有所醫,這是政府的目標,也是社會化發展歷程必經的一站,大家也要充滿期盼,牛奶會有的,蛋糕也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