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六兵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人民醫院,云南玉溪 652500
術中超聲(intra-operativeultrasound,IOUS)是現代外科手術的體現之一,其他許多影像學檢查無法發現的病灶也可被發現,幫助解決診斷困難,讓術式選擇更為合理,術中診斷更為準確,手術操作更為精細[1],使手術順利進行。近些年來,由于醫學技術的進步,術中超聲的臨床價值及重要意義越來越得到國內外專家的肯定。本院由于某些限制,該項工作開展得較晚、較少。本院自2010年—2012年共收治肝臟腫瘤病患者50例,現總結報道如下。
本院自2010—2012年共肝臟腫瘤病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在30~65歲,平均年齡在47.5歲。其中原發性肝細胞癌30例,肝血管瘤8例,轉移性肝癌7例,膽管細胞性癌5例。
①采用PHILIPHSenvisorc彩超,配有 3.5MHz、7.5MHz兩種探頭。②IOUS采用超聲診斷儀,使用術中超聲專用探頭頻率為5~10MHz的“T”型線陣及凸陣探頭。
具體治療方法如下:①用生理鹽水消毒后,超聲檢查前做肝臟CT、MRI和超聲檢查,做定位和定性診斷,記錄病灶與肝臟及主要血管與膽管間的關系。②進行術中檢查,按照肝內管道系統走行規律進行全面系統地掃查肝臟,記錄腫瘤數目,大小,以及聲像圖。
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l8.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這50例患者中,原發性肝細胞癌30例,肝血管瘤8例,轉移性肝癌7例,膽管細胞性癌5例。術前超聲檢查肝細胞癌25例,膽管細胞癌3例,轉移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5例,術前超聲檢查確診率74%;CT檢查肝細胞癌27例,,膽管細胞癌4例,轉移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6例,CT檢查確診率為84%;MRI檢查肝細胞癌28例,膽管細胞癌4例,轉移性肝癌6例,肝血管瘤7例,MRI檢查確診率92%;術中超聲檢查肝細胞癌30例,肝血管瘤8例,轉移性肝癌7例,膽管細胞性癌5例,術中檢查確診率為100%。詳見表1。

表1 肝臟腫瘤影像學檢查診斷準確率[n(%)]
肝臟腫瘤的早期診斷技術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發展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其圖像的陽性發現率總不盡如人意。術中超聲(IOUS)檢查則是將探頭直接放置在肝臟表面,可以避免肝硬化患者因聲窗縮小帶來的麻煩,而且還能用高頻探頭,更清晰地顯示肝臟腫瘤以及肝臟的內部結構[2]。為外科醫生更加方便的切除腫瘤提供更為明確的影像學依據。
IOUS操作有一定的規范,外科醫師平時要加強影像知識的學習,要善于用恰當的語言與患者溝通,要了解臨床專業的專科知識,要提高肝臟類病變的檢查率。在進行術中檢查時有一定的規范,規范化的意義在于使術中超聲檢查體系化,制度化,便于患者檢查的準確性。
對于肝臟腫瘤尤其是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目前首選和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手術切除。影響術后復發及遠期生存的關鍵因素仍然是病灶切除。術中超聲是微創觀念在肝臟腫瘤治療中的具體應用,微創化是解決病灶、減少臟器損傷、減少出血、縮短手術時間的最好外科辦法。我院本院自2010年—2012年共收治肝臟腫瘤病患者50例,術中超聲檢查可提供給術中的外科醫師關于病變診斷和分期的關鍵信息,為患者治療提供準確的影像學依據,促進患者手術后早日恢復,具有臨床學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綜上所述,術中超聲檢查可提供給術中的外科醫師關于病變診斷和分期的關鍵信息,為患者治療提供準確的影像學依據,促進促進患者手術后早日恢復,具有臨床學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1]王勃,周顯禮,李競.術中超聲檢查在肝臟腫瘤手術中應用的臨床意義[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17):2734-3735.
[2]韓超,馬恒.47例術中超聲應用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8(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