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誼
宜良婦幼保健中心,云南宜良 652100
剖宮產手術是婦產科臨床手術中最為常見和重要的手術之一,它是處理產婦異常分娩以及高危妊娠等的重要手段[1]。隨著我國圍產醫學、剖宮產手術水平的提高,我國也對剖宮產的指征進行了適當的放寬,使得孕產婦和胎兒的病死率得到了有效地降低。但是,近幾年來,由于醫生對剖宮產指征控制不嚴格、社會因素影響嚴重,使我國剖宮產率迅猛的提高。然而,剖宮產與自然分娩相比較,具有醫療費用高、產婦術后恢復慢、容易發生術后并發癥等缺點[2],因此過快的增長率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本研究對剖宮產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對其影響因素作出分析,結果如下。
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兩年期間該院共收治了2313例孕婦,其中進行剖宮產手術的949例,自然分娩的1364例。選擇對949例剖宮產產婦進行觀察,產婦年齡在23~45歲之間,平均年齡(30 ±2.5)歲,對術后7 d內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對剖宮產產婦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產婦年齡、收入、文化程度等資料,并結合產婦圍產期檢查情況以及剖宮產手術指征、產后住院病例進行歸納總結,分析產婦進行剖宮產的影響因素。
見表1。

表1 949例剖宮產指征結構比較分析
由表1可知,產婦選擇剖宮產的主要因素有自愿剖宮產、難產、胎兒因素(雙生兒、胎兒過大)、胎位異常、患有孕期綜合癥等;
根據對產婦進行問卷調查,選擇剖宮產手術年齡在23~30歲之間的占37.6%,在31~40歲之間的占51.7%,在40歲以上的占10.7%。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下的占68.5%,大專及大專以上的占31.5%;產后7天內出現術后并發癥的占17.5%。
最近幾年來,隨著醫學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圍產理念也發生改變,由單純重視母嬰生命安全轉變為在確保母嬰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更加重視初生嬰兒的質量。由于對產婦圍產期監測水平的提升,剖宮產指征也得到放寬,因高齡不易生產、臍繞頸、胎兒體型過大、胎位異常等因素選擇剖宮產手術明顯增加。有一部分產婦因為難以承受自然分娩時長時間的陣痛、擔心胎兒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缺氧窒息等意外危險不愿意自然分娩,更有甚者為了追求“黃道吉日”的迷信說法主動要求在指定日期進行剖宮產手術。另外,有些醫生因為剖宮產手術時間短、風險低、利潤大的原因,也傾向于產婦選擇剖宮產手術,綜合上述多種因素,致使剖宮產率不斷上升。
當前社會高齡初產的產婦人數明顯增多,大多自愿選擇剖宮產手術,所以剖宮產率升高也與社會因素直接相關。例如產婦的經濟情況良好,對剖宮產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認識不足、生產時情緒焦慮不安、醫生考慮高齡產婦大多并發并發癥等愿意選擇剖宮產手術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應加強產前教育指導,使孕產婦以及家人清楚了解剖宮產手術的優、缺點,孕婦應多做產前訓練,幫助產婦自然分娩,增加產婦的生產信心;為產婦提供無痛分娩技術,使產婦自然分娩時的痛苦能夠得到緩解;對產房內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助產水平;醫務人員應嚴格控制剖宮產手術的醫學指征,降低不合理剖宮產的發生,對于有自然分娩條件的產婦應積極鼓勵產婦試產。
綜上所述,剖宮產率的增高并不僅僅是醫療問題,也與許多社會因素直接聯系,我們應該加強孕婦產前對剖宮產的了解,對剖宮產指征的合理掌握,減少不必要的剖宮產手術,使剖宮產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1] 豐有吉.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0.
[2] 吳蘭芬,包秋萍.4211例剮宮產指征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08,48(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