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實習記者 彭 納
愛心傳遞的“正能量”
□ 本刊實習記者 彭 納
吾老吾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被中國人自小熟讀的這兩句古訓,在當今社會,開出了怎樣的“新花”?養老院中的老人和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生活得怎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新春來臨之際進行了走訪和了解。
走進成都晚霞石人北路社區養老服務站,一排粉紅色的房子,讓人在冬日里感到一股暖意。不大的院子里,健身器材、老人玩棋牌的活動室、食堂等一應俱全。
廚房里,師傅們正在為老人準備中午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在服務站肖站長的帶領下,記者走進廚房“打探”了一番,廚房很干凈,一次消毒、二次消毒的洗碗盤標記既清楚又醒目。肖站長介紹,老人們的伙食標準一般是一素一葷一湯,每周還會為老人們弄一次燉品,每隔一天會特別給老人加一些面食。對于喜歡吃面食的老人,工作人員還會為他們“開小灶”。
走出廚房時,肖站長又專門回頭給廚師強調菜里要少放鹽,她笑著說:“老年人吃東西以清淡為主,現在我們工作人員天天跟老人一起吃飯,也都習慣清淡的飲食了。”
參觀完廚房,肖站長又帶著記者走進了活動室,里面擺放著幾張棋牌桌,肖站長介紹道:“我們在桌子的四周都為老人加裝了取暖器,老人冬天在這里玩就不會冷了。”肖站長還告訴記者,老人一般是午覺以后,來這里活動,既娛樂又能增進老人們之間的互動。
聊到服務站的老人們時,肖站長興致頗高地說:“這些老人,聊聊新聞,拉拉家常,都很可愛,就像小孩兒一樣,雖然有些老人剛來時會鬧情緒,但是時間久了,我們也能摸到老人的性子。只要你耐心跟他們講道理,他們還是很‘聽話’。老人現在很依賴我們,什么事兒都跟我們講,經常叫我們工作人員去幫他們存個錢、領社保什么的。”說到這里,肖站長爽朗地笑了起來。“幾年前,我本來想調到其他離家近的服務站,結果老人知道以后,不同意,不準我走,最后也沒走成。”提起這件事兒,肖站長有一點無奈但更多的是欣慰。
當記者問道,目前在養老問題上有哪些進步時,她首先提到了國家、政府在養老上的投入,“我們這個服務站就是在響應‘老有所養’的政策號召下建立起來的,而且我們跟社區、醫院都有長期的合作,像骨科醫院、中醫藥大學每個月都會派醫生來給老人做體檢,這些社會資源幫助我們把工作做得更深入、全面。”另一個進步是現在到服務站的志愿者多起來了,有一些是通過學校組織來到養老院,也有一些是通過網絡主動聯系到服務站,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肖站長說:“老人們很喜歡志愿者,那些志愿者來為老人唱唱歌、跳跳舞,聊聊新聞,拉拉家常,老人們很高興的,最喜歡他們來熱鬧熱鬧。我們工作人員也喜歡這些志愿者,他們很多讀過大學,思想層次比我們工作人員高。最近還有石室中學初一的小娃娃來跟老人聯誼。”
除了老人這個群體,還有另一個群體也牽動著大家的心,那就是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們遠離父母,曾經有媒體這樣呼吁:“整整一代人的童年,不容小視。這個‘真空’正是我們有所作為的空間。關愛這些孩子,是對未來投資,是對歷史負責。”據統計,我省留守兒童群體,目前有368萬余人。關愛留守兒童,已成為我省廣大有愛心、有責任心的社會各界人士共同的事業。
那我們能為這些留守兒童做些什么?他們需要什么?
目前,由共青團四川省委等13家單位聯合組成的四川省關愛留守學生兒童行動領導小組全面啟動關愛留守學生兒童“圓夢”行動,為孩子們實現一萬個心愿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活動利用互聯網的特點,通過網絡心愿超市的方式將孩子們的愿望曬出來。這樣,每一個人都可以化身成為志愿者,滑動鼠標,幫助孩子們完成心愿。
記者進入網站,點擊“已申領心愿”,總共72頁,1425條心愿被申領。在申領人一欄中,記者看到,有政府以部門的形式參與申領,有企業、公司參與申領,但是更多的,還是留下了真實姓名的普通人。
孩子們的愿望單純而質樸,有孩子在留言板留言說:爸爸媽媽在成都打工, 一年才回來一次,每次都匆匆告別,我很想念他們,希望和爸爸媽媽一起吃個團年飯。有孩子說:降溫了,希望有床電熱毯,我和奶奶睡覺的時候,就不再是冰冰的。有孩子希望能給奶奶送件厚厚的新衣服,這樣她會很暖和。
這1000多個小小的愿望將在新年前后相繼實現。公益活動不止這一個,持續了五年多的關愛行動,團省委先后推出了“因為愛,燈亮了”等23項關愛工作公益項目,整合社會資金3.42億元。建設留守學生之家5110所,有3400個青年志愿組織、47萬余名志愿者與100余萬留守學生結對獻愛心。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3月,留守學生之家建設和關愛志愿者隊伍建設就納入到了 2011年民生工程目標和“十二五”總體規劃,計劃至2015年,全省新建留守學生之家5000所,實現關愛留守兒童陣地的全覆蓋、無遺漏。
記者手記:
采訪中我注意到一個很小的細節,當我與肖站長正在辦公室交談的時候,一位老婆婆從房間慢慢走出來,肖站長見狀立刻叮囑婆婆“小心臺階”,在攙扶婆婆下了臺階以后,才回到辦公室繼續我們的談話。這樣一個小細節不僅讓我看到了肖站長的細心,也感受到了服務站工作人員的素質。正是有這些細心的照料,老人們的心才有了一個“家”;有來自政府和志愿者的共同關愛,老人才有真正的“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還相當嚴峻,但走訪養老院以后,看到工作人員的付出,看到老人們開心的樣子,我堅信通過無數雙手的幫助、無數力量的匯聚,我們的老人真正能享受到最美的“夕陽紅”。
孩子們的愿望很小也很簡單,而要幫助他們實現這些愿望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艱難。滑動鼠標,不用太多的時間金錢就能幫助一個孩子實現愿望;抽出一天的空當,就能陪孩子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志愿者,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到孩子們。政策的相繼出臺,無數愛心的奉獻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留守兒童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