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瑋瑋
人類的祖先為了抵御寒冷和遮羞,用樹葉和樹皮制作成衣,穿在身上。經過漫長的歲月衍變為服飾,服飾也從原來簡單的抵御寒冷和遮羞進展為美化,漸漸地不同地位的人穿戴的服飾也有所不同,這讓服飾蘊含了更深層次的含義。服飾語言作為傳播的一種非語言符號,所承載的信息非常豐富,它每時每刻都在向人們傳遞著無聲的信息。我國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服飾,不同的民族服飾反映出不同民族的審美和文化差異。而少數民族服飾與現代服飾最大的區別在于少數民族服飾是根據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創造出來的,它是幾千年來少數民族文化積淀的產物。本文針對目前我國瑤族服飾的現狀,以瑤族服飾語言符號的傳播為研究視角,其目的在于探索利用非語言符號來加強對瑤族民俗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擴大瑤族民俗文化的影響力,從而突破了以往瑤族民俗文化傳播的思路和途徑,豐富了當代文化傳播的研究內容與傳播模式。因而,對弘揚瑤族民俗文化具有重大意義。
瑤族是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瑤族又分為茶山瑤、盤瑤、山子瑤、頂板瑤、花藍瑤、過山瑤、白褲瑤、紅瑤、藍靛瑤、八排瑤、平地瑤、坳瑤等。由于地處高山上,瑤族女孩從七八歲開始就學習紡織與刺繡的技術,她們將紡織好的土布縫制成衣服,再繡上精美的圖案加以裝飾。史載“瑤婦尚織繡,皆自為之”,可見瑤族婦女的紡織和刺繡工藝有多出眾。瑤族人民精于藍靛印染,有蠟染、針線折染兩種方式在藍靛布上染花。瑤族人民以嫻熟的藍靛印染和印花技術,制作出了精美的“瑤斑布”。據清《廣東新語·人語》卷七記載:“槃瓠毛五采,故今瑤姎徒衣服斑斕。”瑤族服飾色彩斑斕,其制作非常精美,大多都是用單色的土布縫制,然后再用彩色的絲線在布料上繡上圖案紋樣加以裝飾。瑤族服飾具有獨特的民族特點,它反映了瑤族文化的特色,將瑤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審美觀念、工藝技能等傳統文化濃縮匯聚于一身。受經濟發展的制約,手工藝傳承人越來越少,原生態的瑤族服飾逐年遞減,人們對瑤族的傳統文化也慢慢地淡忘了。筆者幾年前曾前往江華瑤族自治區進行調研,在一個山寨里,筆者發現除了用瑤族舞蹈迎接賓客的瑤族人有穿戴整齊的瑤族服飾,寨子里的其他人都沒有穿著瑤族的服飾。前往寧遠牛亞嶺瑤寨進行調研時,發現當地大多年長的瑤民都包著頭帕,但是很少有人還穿著瑤族服飾(見圖1)。當地人甚至結婚都很少有人穿著瑤族的傳統婚服,這種現象對瑤族文化的傳承非常不利。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長者會相繼去世,瑤族服飾亦會消失在大家的視野里,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好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飾文化。

圖1:寧遠牛亞嶺瑤寨的老人
近幾年來,我國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越來越重視。2013年11月28日在“瑤都”江華舉辦的第三屆盤王祭祀大典上,當地的瑤族人民都身著傳統瑤族服飾,他們唱著贊頌祖先盤王功績的“盤王歌”,跳著瑤族特色的長鼓舞,讓全世界都看到了瑤族的傳統民俗風情(見圖2)。為了豐富一年一度的盤王祭祀活動,當地政府還組織了傳統婚禮巡游,讓大家了解瑤族特有的婚嫁習俗。這樣的大型活動為大家了解瑤族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有利于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圖2:江華瑤族第三屆盤王祭祀大典
瑤族服飾的圖案紋樣大多是以現實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素材為主題,如太陽、云彩、山巒、草原、溪水、花朵、小草、樹木、鳥兒以及各種動物等。火紅的太陽、白白的云彩、起伏的山巒、茫茫的草原、潺潺的溪水、五彩的花朵、綠綠的小草、茂密的樹林、嘰喳的鳥兒、奔跑的狗兒……瑤族人民對大自然非常熱愛,她們通過對世間萬物的仔細觀察,巧妙地將復雜的圖案簡化為幾何紋繡在服飾上用以裝飾。這些圖案各式各樣都制作得非常精美,色彩也很鮮艷,帶有濃郁的民族風情。瑤族人民根據自己的審美,運用寓意的手法,將自己的感情和理想物化,形成各種題材的構圖繡在服飾上。這些載滿創意的構圖,讓瑤族服飾充滿了生命力。
瑤族人民大多都住在高山深處,他們的宗教信仰主要體現為對自然的崇拜、動物的崇拜、圖騰的崇拜、鬼神的崇拜、祖先的崇拜等。因此,我們常常可以看見許多瑤族服飾上都有挑花圖案的刺繡。如江永瑤族女子的紅裙上大多繡有代表富貴的牡丹和鳳凰。江永瑤族的長袍上喜歡繡杉樹的幾何紋案,因為他們住在大山深處,種植杉樹以建造房屋,他們的婚服則常繡龍紋圖案,寓意著吉祥,其新娘的繡花鞋則繡金魚,寓意著金玉滿堂。南丹瑤族男子的白褲上繡有紅色的花邊,傳說是其祖先為了捍衛家園,十指在褲子上留下的血痕,最終戰死沙場。賀縣瑤族女子頭飾正中間繡有太陽紋,男子結婚用的長衣背面繡有盤王印,四周繡有太陽花。金秀瑤族的服飾喜歡挑繡方形的圖案,相傳其模樣是瑤王的印章。瑤族人民喜歡身著帶有各種挑花圖案刺繡的服飾,這些挑花圖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瑤族人民對宗教圖騰的崇拜。瑤族人民喜歡在衣服上繡五彩的圖案紋樣,相傳是為了紀念其祖先盤瓠。據《后漢書·南蠻傳》、晉干寶《搜神記》等書記載,遠古帝嚳(高辛氏)時,有老婦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繭。婦人盛于瓠中,覆之以盤,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五色指紅色、黃色、藍色、黑色、白色,紅色代表著祖先盤瓠為了捍衛家園戰死沙場流出的血液。貴州瑤族女子喜歡穿狗尾衫,相傳遠古高辛帝時,“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盤瓠”,為了紀念她們的祖先盤瓠,她們至今一直保持著穿狗尾衫。
瑤族服飾作為一種非語言符號,時時刻刻在向人們傳遞著瑤族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服飾了解穿戴者的年齡、性別、身份等差異。如男性跟女性的服飾有明顯的區別,男性的服飾比女性的服飾簡單,色彩也沒有女性服飾的鮮艷。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穿著的服飾也有區別,如節慶、婚姻穿著紅色代表吉祥喜慶,喪葬穿著橘黃或綠色代表哀悼。瑤族小孩上衣都是圓領的對襟小短衣,下面穿長褲。五歲以下的男孩都是剃發帶著小瓜帽,十五歲后蓄發包頭帕。小女孩則戴著小花帽,十五歲參加包頭帕的儀式后改包頭帕,這意味著女孩成人,可以自由婚嫁了。在節慶的日子里,瑤族人民都身著盛裝。尤其是在結婚的時候,更有專門的新郎服和新娘服,婚服上挑繡的圖案大多都是借大自然中的素材表達自己心靈深處的情感,蘊含著富貴吉祥。
瑤族服飾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傳遞給人們的信息遠遠地超過了言語。作為瑤族文化的載體,它反映了瑤族人民的物質生活,體現了瑤族人民的審美價值,折射出瑤族的歷史文化變遷。瑤族服飾是瑤族人民經過漫長的歲月創造出來的一種文化形態,它是數千年來瑤族人民的智慧結晶。透過瑤族服飾,我們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瑤族文化的底蘊,了解瑤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審美觀念及歷史變遷。
瑤族服飾蘊含了瑤族人民的智慧,體現了瑤族偉大的創造力。瑤族服飾文化深受悠久歷史熏陶,形成了強烈的地域特色服飾文化。根據不同時代的瑤族服飾特點,能夠了解瑤族人民的歷史變遷、生產方式、開放程度以及心理與地位。瑤族服飾所體現出來的瑤族文化,是數千年來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瑤族服飾經過漫長的發展,創造出了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瑤族服飾文化具有獨特的民族特點,運用服飾語言充當最佳代言人,為瑤族民俗文化傳遞補充了信息,強化了傳播效果,對弘揚瑤族民俗文化具有重大意義。
[1]玉時階.瑤族服飾文化的特點與功能[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5).
[2]張哲琦.原始藝術中的圖騰崇拜[J].黃河之聲,2012(5).
[3]鄧文云.中國瑤族和東南亞瑤族文化發展的歷史、現狀及特點[J].世界民族,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