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娟
癲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是腦細胞群異常的超同步放電所引起的發作性的、突然的、暫時性的腦功能紊亂,由于過度放電的起始部位及播散范圍不同,功能障礙的表現也各異,可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自主神經等不同的障礙,也可單獨一種表現或多種表現同時存在,約50%為兒童和青少年,是兒童期最為常見的神經系統疾?。?]。從世界范圍來看,約1/10的學齡兒童受到癲癇的影響,我國人群癲癇發病率為0.33%~0.58%,半數以上在10歲以內起病。學齡期尤其是8歲~12歲是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智能、語言和思維能力都將通過學習并獲得更進一步發展。治愈癲癇對小兒克服自卑心理、樹立學習信心有著重要意義[2]。小兒癲癇病程長,除長期用藥控制發作,我所對癲癇患兒通過加強日常生活護理,配合頭針、心理護理、藥物治療取得一定療效?,F將治療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9年6月起收治60例特發性小兒癲癇,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11.0歲,有4例曾有癲癇大發作,表現為全身肌肉強直及肢體有節律性抽動。其余以簡單部分性運動發作多見,發作時意識不喪失,表現為癲癇灶對側肢體或面部抽動。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11.5歲,有3例曾有癲癇大發作,其余表現為失神發作,簡單部分性運動發作,所有患兒均在癲癇發作后48h內就診。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治療組先從一種藥物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用量,直到完全控制發作,并采用頭針治療,頭針選取雙側運動區下2/5雙側足運感區癲癇刺激點,采用快速針刺術即快速進針、快速捻轉、快速起針,共留針1h。中間捻針3次,1個月為1個療程。要達到滿意療效,需要3個療程。并給予針對性護理。對照組采用單純藥物治療加一般護理。
1.2.2 針對性護理
1.2.2.1 癲癇發作期護理 癲癇患兒在發作前有先驅癥狀,如感覺異常、胸悶、上腹部不適、恐懼、流涎、聽不清聲音、視物模糊等,囑患兒在預示到癲癇發作前應盡快離開如公路、水塘邊、爐火前等危險境地,及時尋找安全地方坐下或躺下,防止摔傷。癲癇發作時,迅速讓患兒仰臥,不要墊枕頭,把纏有紗布的壓舌板墊在上下牙齒間,以防患兒自己咬傷舌頭[3],隨即松開衣領,將患兒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防止口水誤入氣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時,將患兒下頜托起,防止舌頭堵塞氣管??谥胁灰魏螙|西,更不要硬把咬緊的牙齒撬開,若患兒嘴能張開或感覺癲癇將要發作,亦可將壓舌板、折疊的腰帶、手套或其他堅固不易損壞的東西置入口內,不可強行按壓抽搐的身體,以免發生骨折及脫臼[4]。癲癇小發作時,患兒表現為短暫的意識喪失,通常只有幾秒鐘,無抽搐痙攣、臉色發白或發紅、原地打轉等表現,一般容易被人忽視。局限性癲癇通常表現為局限性的,手、腳、面部等處的痙攣抽搐。家屬也應學會觀察患兒發作前的表現,以便盡早實施預防措施,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在患兒未發作時立即用針刺或手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有時可阻止癲癇發作。
1.2.2.2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抽搐患兒的意識狀態、生命體征、瞳孔大小和對光反射、動脈血氣變化等,立即遵醫囑給予有效的抗癲癇藥物,迅速控制抽搐發作,給予甘露醇以減輕腦水腫,詳細記錄24h出入水量。嚴密觀察患兒有無呼吸循環衰竭征象,備好各種搶救物品及藥物,做好氣管切開和人工輔助呼吸的準備。
1.2.2.3 用藥護理 ①抗癲癇藥物應用原則:臨床上應用抗癲癇藥物治療時,應使用最少的藥物和最小的藥物劑量可控制癲癇發作,同時在應用藥物過程中又不產生明顯的毒副反應。②尋找病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利用現代檢查手段努力找出癲癇發作的原因,如顱內炎癥、腫瘤、寄生蟲、外傷、腦血管病等,并積極地進行病因治療,對病因一時弄不清者,為了控制發作可選用適當的藥物治療。③抗癲癇藥物治療要取得患兒及家屬的合作:必須向病人和家屬說明藥物治療的意義、注意事項、服藥方法、大致療程、可能發生的副反應,并向家屬說明要合理地安排患兒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消除患兒的精神負擔和自卑心理。④用藥注意事項:療程要長,停藥過程要慢,一般主張在發作停止后,再用藥2年~4年然后再經過1年~2年減藥過程最后停藥。注意抗癲癇藥物引起的嗜睡、多動、興奮、特異性肝中毒等不良反應。定期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藥量。
1.2.2.4 進行有效及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 癲癇的反復發作可引起不可逆的腦損傷,由于社會上的偏見和歧視,癲癇患兒在承受病痛的同時,精神和心理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存在情緒異常、行為異常、認知功能障礙等心理障礙,醫務人員應通過引導、勸慰鼓勵個性化干預,幫助癲癇患兒恢復正常的心理及行為。避免各種誘因,防止癲癇發作,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飲食清淡,避免過飽,避免緊張、受涼、感染,鼓勵患兒從事適當的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有可能發生皮膚損傷的患兒,應將紗布放在患兒的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膚摩擦受損,已出牙的患兒在口齒之間放置牙墊防止舌咬傷;床邊設置防護床檔,防止墜地摔傷,有欄桿的兒童床應在欄桿處放置棉墊,防止患兒抽動時碰到欄桿上,同時注意將床上的一切硬物移開,以免造成損傷,若患兒發作時倒在地上應就地搶救,及時移開可能傷害患兒的一切物品,切勿用力強行牽拉或按壓患兒肢體以免骨折或脫臼,對有可能發生癲癇的患兒要有專人守護,以防患兒發作時受傷。向家長和患兒解釋腦電圖檢查的注意事項,使其消除顧慮配合檢查。加強圍生期保健,防止各種可導致癲癇的致病因素,加強安全教育,避免各種可導致腦損傷的意外因素,積極治療和預防可導致癲癇的原發疾病。根據患兒及家長的接受能力選擇適當方式講解癲癇的有關知識,指導家長掌握癲癇發作時的緊急護理知識,如發作時就地搶救,針刺人中穴,保持安靜,不能搖晃或抱著患兒往外跑,以免加重癲癇或造成機體損傷,緩解期可自由活動,但不能單獨外出,尤應禁止各種危險活動如游泳、登高。
1.2.3 療效評價 基本痊愈:癲癇基本控制不發作;顯效:在強刺激下可偶爾發生簡單部分性發作;無效:癲癇癥狀稍有改善或無改善。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頭針聯合藥物治療小兒癲癇并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其療效優于單純藥物治療,且頭針療法簡便、安全、痛苦小,患兒及家長易于接受,目前成為國內治療小兒癲癇的主要輔助療法。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癲癇治療及康復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發作的控制和癥狀的緩解,而是使患兒的健康狀況全面得到改善和恢復。醫護人員應指導家長對患兒的鼓勵和心理疏導,解除患兒思想負擔,對癲癇患兒給予更多的關懷、愛護,并進行一些特殊的教育和訓練,培養其克服困難的信心。
[1]屠麗萍.小兒癲癇的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34):5200.
[2]雷春蓮.現代兒科護理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289.
[3]聰敏.小兒驚厥[J].醫學綜述,2006,12(8):747-749.
[4]丁建梅.新生兒嘔吐的觀察和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6B):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