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的歷史傳說
薏苡仁,又叫薏米,是我國古代食用最早的一種糧食。薏苡仁有一個跟大禹有關的神話傳說。大禹的父親鯀,娶了一位叫女嬉的姑娘,但是結婚很多年,女嬉都沒有生孩子,大家都很著急。有一天,女嬉在山里看到了一種植物,覺得很喜歡,就采下來吃了一點,后來女嬉就懷孕了,生下的孩子就是大禹。女嬉吃的這種植物就是薏苡仁。
還有個關于薏苡仁的典故就是:東漢時期,有一位將軍叫馬援,號稱“伏波將軍”。有一次,他帶兵去攻打南方,士兵因為水土不服得了一種病,腿受到濕氣的侵襲而出現腫脹,嚴重者甚至被奪去了生命。這種病在軍隊里蔓延開來,受此影響,士兵的戰斗力開始下降。當地就有人拿出了薏苡仁來給士兵們服用。薏苡仁能夠祛除濕氣,身體內的濕氣沒了,士兵們的病也就好了,馬援順利攻下了南方。班師回朝的時候,馬援帶回了一車薏苡仁,但是車子用布蒙著,大家都不知道車里到底是什么。朝中有人嫉妒馬援,在馬援死后,就有人向光武帝劉秀進讒言說,馬援當時從南方帶回來的是一車珍珠,并不是薏苡仁。皇帝聽到這些讒言,非常不高興,下令不讓馬援的尸體葬在城里,只能葬在城外。這個典故流傳下來以后,就有人把受冤屈叫明珠薏苡謗。
祛濕良藥——薏苡仁
《神農本草經》記載薏苡仁可以祛除體內的濕氣:“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久服輕身益氣。”
薏苡仁為什么能祛濕呢?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濕邪。濕氣分成兩種,一種是外濕,一種是內濕。當周圍環境濕氣重的時候,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這就是外濕。外濕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受到外濕侵襲時,人往往會感覺到全身很沉重,特別是腿總有一種很沉的感覺,時常感覺疲勞;二是黏膩。外濕進入體內,人體會出現各種分泌物增多的現象。比如說嘴里常覺黏膩不爽,眼睛也總是濕蒙蒙的,舌苔也是黏膩的;三是易于合邪,就是濕邪容易跟其他邪氣合在一起發病,所以濕邪導致的疾病往往難以治愈。
中醫祛濕的思路是怎樣的呢?一般濕氣為病,是把我們機體的正氣給困住了,正氣就是身體的部隊,部隊要上前線了,可是卻被濕邪擋住了。中醫治療濕邪,不是替我們去打倒對方,而是把體內的濕邪去掉,把路障搬開,讓我們自身的“部隊”能夠順暢地去打仗,最后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敵人消滅。這樣的好處是,當“敵人”再來的時候,人體還是有能力把它們消滅掉。
食用方法:怎么用薏苡仁來祛除我們體內的濕氣呢?就是將生薏苡仁和赤小豆各30克一起熬水,熬出水來以后再放點冰糖當飲料喝,這樣是可以祛濕的。
治療“桑拿天”的感冒藥——三仁湯
每年的夏秋之交,容易出現桑拿天,中醫叫長夏。這種天氣的濕氣是非常重的,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出現身體上的不適,常見的就是感冒。此時可以服用“三仁湯”來進行治療。
哪“三仁”呢?就是薏苡仁、杏仁和白蔻仁。杏仁入肺經,運化上焦的水濕,肺為水之上源,水氣不降的時候,用杏仁就可以使水氣往下運行。白蔻仁進入中焦,所謂“中焦”大體可以認為是脾胃,白蔻仁有醒脾的作用,能振奮脾陽,從而使水氣分布全身。薏苡仁進入的是下焦,可以把下焦的水瀉掉。三仁湯這個方子里還另外配了一點厚樸、竹葉和通草,通草和竹葉都是利小便的。這些藥配在一起,就能讓體內的濕氣往下焦走,通過小便排出去。對癥服用三仁湯以后,患者排出的汗都有點黏黏的感覺。
治療扁平疣
薏苡仁被廣泛應用于皮膚科。有的人臉上會起一些小的疙瘩,皮色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卻鼓起來了,這叫扁平疣。扁平疣通常是一串串的,有的會長成一片,影響美觀。扁平疣非常頑固,治愈很難。而薏苡仁就有治療扁平疣的作用。
怎樣用薏苡仁來治療扁平疣呢?我們可以把生薏苡仁炒熟了,或者直接去藥店買炒過的薏苡仁,然后研成粉末,用水沖服就可以了。每天早晚各吃一調羹,堅持下去,就會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