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根據“機械制圖”課堂的教學特點和實踐,以有效教學為目標,分析和探索了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針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機械制圖”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機械制圖;教學策略
機械制圖是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學生學習機械圖樣投影理論、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基本方法,培養利用圖形語言進行交流的基本技能,對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和崗位任職能力的形成具有支撐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生產實際中對制圖的要求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適應新的變化,在學時減少的情況下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效率,防止“無效應教學”的關鍵。
一、產生“無效應教學”的原因
機械制圖是一門經典的技術基礎課,長期以來,該課程已經形成了一種相對穩定的傳統教學模式。隨著培養模式的轉變,學生狀況的轉變,教學思想、教學觀念也要隨之轉變,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更要順應這種變化。首先過分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已經不太現實,在學時大量減少的前提下,維持現有教學體系及內容,消耗了教學時間和精力,教學效果卻并不顯著。對每一堂課而言,講解過細,許多非核心內容占去大量寶貴時間,從整體考慮這種做法也是低效的。
二、《機械制圖》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1 改革教學方式,深化創新人才培養
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充分發揮第一課堂的作用是教改的主攻目標。課堂教學徹底改變“滿堂灌”、“注入式”的被動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自學、討論和講授相結合的主動教學方式,培養學員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整個教學過程要體現精講多練,教員只是起組織、監督、輔導的作用。各項學習任務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認知水平和機械制圖的認知規律。如,講完圖線后,先布置簡單的畫圓練習,然后由學生進行正誤對比,自己找出作圖過程中與國標不一致的地方;講授組合體讀圖時設計一些多解題讓學生思考;講解剖視圖、斷面圖時設置表達方案相比照等等。讓學生對《機械制圖》課程的情感體驗由有趣到樂趣,由樂趣到志趣,最終在愉快的學習中堅定學好課程的信心。
2 精選教學內容,優化結構體系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的要求,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與調整,舍棄那些交叉重復、陳舊老化的課程內容補充新的、適應培養要求、對學生素質能力提高有用的相關知識。例如:常用的幾何圖形畫法,如畫正多邊形、畫橢圓等手工繪圖方法已無多大用處,可省去或由有興趣的學生自學。對于學生必須掌握的投影原理與方法、點、線、面的投影及其投影特性、基本體三視圖、組合體的畫圖讀圖等是工程制圖的基礎,這些內容一環扣一環,緊密聯系在一起,應系統講解。進行課堂講解時,應考慮學生學習過程的心理活動規律,改變教材的形式化表述順序,對所選的內容按教育科學的原則加工、改編,充分把握好重點與難點,避免講解過細。
3 巧妙設置教學情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情景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有目的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生動的場景和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的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授“組合體讀圖”這一節內容時,以朗誦蘇軾的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為開場白,加上不同角度看山得到不同景致的優美畫面的變化,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然后通過對詩中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剖析,指出從賞景角度看山與從工程角度看圖的共同之處,自然而然地把學員的思路迅速引導到本節課的內容上來,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對所學內容產生了興趣。這是把人文知識與自然科學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大膽嘗試。實踐表明,這種設計方法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創設教學情景也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機械制圖課程中有些知識比較抽象、晦澀難懂,如立體的相交和相貫,組合體的形成,單純依靠教師語言傳授很難講清,學生學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利用多媒體技術把相交和相貫和組合體的形成過程演示出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綜上所述,實現“機械制圖”課程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精選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好課程的信心。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學會原理。
參考文獻
[1]吳朝陽,丁恒文.淺論有效課堂的實施策略[J] .經濟研究導刊,2010(28):278-279.
[2]劉毅靜.工程制圖教學中“無效應教學”產生的原因及對策.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