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維亞
民生新聞是發端于國內都市類報紙,成就于電視新聞的一個“本土化”概念。民生新聞的內涵很廣,不僅關注百姓日常生活、生存狀態,而且報道與百姓生活相關的“國計”及政策等,它以“民生”為“聚焦點”,又以“民生”為“輻射點”,是一種具地方性、本土化地域特色的新聞樣式。從這一點來看,可以把電視民生新聞分為三類,即央視民生新聞、省臺民生新聞、州市級電視民生新聞。其中,對于州市級電視民生新聞來說,它們處在央視、省臺的夾縫中生存,在權威和政策指導性方面難以勝出,使得欄目的發展受到了威脅。但州市一級的電視民生新聞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它更加“本土化”,傳播更加貼近,對百姓社區更加熟悉等,從而以時效性和接近性取勝,這些是央視與省臺無法比擬的。
因此,若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獲取生存空間,州市一級的電視民生新聞將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然而,現實的好多州市級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的發展并不理想,本文以紅河電視《現場900秒》為對象進行個案分析,探究其中原因,力求對市縣級電視民生新聞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一、市級電視民生新聞的一個縮影-蒙自電視臺《現場900秒》
(一) 《現場900秒》簡要概況
《現場900秒》是蒙自電視臺的一檔民生新聞欄目,覆蓋蒙自市11個鄉鎮,秉承“關注民生,服務百姓”的理念,一改以前“以平民視角報道全州各地發生的突發事、新鮮事、感人事”的欄目宗旨為現在的“群眾關心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把鏡頭鎖定在大街小巷,鎖定在普通百姓身上。從小處著手,為州內百姓吐露心聲和進行交流、溝通提供一個平臺。該欄目自2009年1月1日開播以來,其“讓新聞與您零距離接觸”的欄目定位和貼近百姓的風格在蒙自觀眾中已形成良好的口碑,觀眾的認知度和受歡迎程度也越來越高。《現場900秒》一直注重節目的服務性,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加強輿論監督。
(二) 《現場900秒》優勢及特點
1 內容本土化,貼近受眾生活
2 覆蓋集中,了解區域受眾需要
3 市民參與,受眾忠誠度高
4 溝通上下,進行輿論監督
(三) 《現場900秒》現存問題分析
《現場900秒》自開辦以來,已走過了5個年頭,它作為一檔極具地方特色的電視欄目,把焦點放在廣大平民身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對民生新聞報道的需求。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影響了欄目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表現為新聞內容瑣碎,價值含量偏低、城市色彩明顯,農民觀眾受冷落、傳播方式趨于模式化,欄目發展走向“同質化”。另外,人才、資金、運作以及觀念上的不足,政策、體制的制約也是目前《現場900秒》存在的問題之一。如何在眾多欄目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是當前市縣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實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一道難題。市縣電視民生新聞欄目不僅要高度關注百姓生存狀態、百姓意識,找準自己的受眾目標,還要對報道內容作出新的改善,并重視對百姓的公共意識的培養。從而達到對電視民生新聞品質的提升與自我超越,這就需要在理念上進行更新。
二、公共新聞理念下《現場900秒》的新聞設計
(一) 作為“意見的公開市場”,組織公共討論
《現場900秒》作為公眾意見公開表達的平臺,可就其功能組織公眾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首先,可以對公眾關心的社會話題進行選擇,并以專題報道或連續報道的形式,保持公眾長久的注意力,達成公眾的共識,使媒體議題成為公眾的優先議題,然后,記者再圍繞議題在公眾中組織討論。例如2013年1月在蒙自召開的兩會中,《現場900秒》欄目可以事先進行連續報道,在公眾中形成共識,從而對兩會選舉更多的了解和關注,并發動受眾參與手機短息投票或發表意見,從而調動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
另外,要注重用事實說話,重視問題的解決,運用集體智慧,發動群體力量找到社會問題的切入點。例如“蒙自私立幼兒園校車安全問題”的報道,只是簡單報道問題本身,起不到解決問題的實質作用。《現場900秒》可著重做連續報道。根據存在的問題作調查和分析,找出私立幼兒園校車安全問題存在的原因,以及與公辦幼兒園有哪些不足之處。并尋找其他地區,比如開遠市一些私立幼兒園是通過哪些途徑在確保自身發展的條件下,又能保證校車安全的。針對“校車安全問題”通過短信和電話熱線發動廣大受眾問題發表解決問題的參考意見,并就參與發表意見的觀眾中抽取一定的幸運觀眾給予獎勵。或者記者直接介入其中,走訪群眾,組織召集公眾就其校車安全問題給予面對面的討論,讓受眾能公開表達意見。
(二) 作為公共領域的建構者,主動設置議程
《現場900秒》作為公共領域的建構者,在節目編排上,可以設置話題,主動發揮新聞媒體議程設置的作用。如2011年11月25日的“茶室老板在住戶公共社區私搭亂建衛生間影響住戶生活質量”以及2011年11月28日的“世發街路面損毀嚴重,路面被附近住戶侵占”……,《現場900秒》可以對其組合進行專題報道,突出議題,達成公眾意識,引導公民就解決的問題發表公共意見,把民生內容提升到公共
領域。
(三) 作為社會公器,兼顧公眾需要
《現場900秒》作為社會公器,不能片面的針對城區市民,應從大局出發,兼顧所有公眾的報道。不妨摒棄一些諸如水管爆裂、鄰里糾紛、奇聞趣事等不具社會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話題,而更多的關注公共利益、法制建設等話題。《現場900秒》可以從公益事業入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與紅十字會、慈善基金會等機構牽手發起主辦公益活動,發動政府、企業、民間組織積極介入到其中,做廣泛的報道,為公眾提供服務。比如基于蒙自連年的旱災情況,可以聯合企業、政府組織抗旱救災,成立抗旱救災專項基金會,幫助飲水困難的地區解決飲水問題,同時,宣傳節水知識,樹立公眾的節水意識,發動受眾的力量攜手抗旱。記者主動介入活動中,既進行宣傳報道,又通過自身努力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為公眾提供服務。
(四) 作為公共資源擁有者,邀請公眾參與傳播
《現場900秒》作為公共資源的擁有者,不妨推出一些公益熱點評選活動,如“感恩、孝道”、“我身邊的好公民”、“環保節能”等活動,提高受眾的長期關注度,發動公眾參與公共活動,以此來培養公眾的公共意識和參與精神。
另外,隨著蒙自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民主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受眾的民主、法制以及自我維權意識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其進行自身表達和社會參與的熱情度在不斷增強,《現場900秒》貫徹“公共新聞”理念,為受眾獲取豐富而深刻的新聞信息的需求提供了可能,也為欄目本身進行質的提升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