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芝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教育體系,包括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育技術、教學環境、教學評價等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在信息化條件下,為適應信息技術的特點和模式,任職教育在教學特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都會發生了新的變化。
1 信息化條件下任職教育的新特點
任職教育在我軍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研究任職教育的深刻內涵和特點規律,對推進我軍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任職教育是密切聯系工作崗位而進行的專業知識傳授,因此,任職教育是以崗位任職為指向的教育。學生通過在校學習,不斷拓寬知識面,更多接觸與崗位相關的專業課程,使其畢業以后能夠更快地融入工作崗位。因此,任職教育在培養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過程的設計,評價的應用等方面,都必須以適應未來崗位需求為導向,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一是教學內容選擇具有針對性。在學歷教育中,通常遵循知識的規律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學內容體系相對完整;而任職教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著眼戰爭需要,瞄準崗位需求,必須把教學內容選擇的著眼點放在受教育者勝任某一工作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上,課程的設置往往采“倒推”的方法,即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強調教學內容密接結合崗位工作實際需要,重視培養受教育者的實踐能力培養,培養軍事崗位應用型人才。
二是教育的方式靈活多樣和任職對象的層次性。而從我校的士官教育來看,也分為初、中、高三級,分為中專教育、大專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的崗位要接受不同的任職教育培訓。前面已經提到,任職教育不同于學歷教育,教學內容可以根據其教育層次、專業、崗位需求進行選擇,同時采取相應的方式方法開展培訓,還可以根據科學技術、部隊發展的實際,不斷變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無需考慮學科和專業的系統性與完整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三是任職教育是以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具有鮮明的目的性。任職人員能力的高低,不是由他知識的多少決定的,而是通過他的崗位能力表現出來,也就是說,知識、能力、素質是任職人員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在任職教育過程中,必須打破學歷教育中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給受教育者更多的實踐機會,培訓受教育者勝任工作崗位的能力。
2 信息化條件下任職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培養對象要適應信息技術的需求。任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在部隊,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時,在強調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實踐性的基礎上,必須要加強信息化內容的融入,堅持學用一致,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使教育緊密結合崗位工作的實際需要,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需要。由于信息化的發展導致戰場信息資源保密性差、信息活動時空限制少,同時真假信息充斥整個戰場。所以培養對象在具有很強的崗位指向性的同時,要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培養對象才能很好的適應信息化條件下信息流量大、戰場變化快、攻防轉換快等特點。
二是課程設置要緊貼目標按需設置。軍隊院校的任職教育課程設置必須緊貼未來崗位任職需要,突出課程的應用性、綜合性和時代性。任職課程應根據崗位需要和信息化作戰的需求,具備過硬的身心素質和信息素質,主要設置以下幾種類型的課程。一是必須的科學文化基礎課程,使其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和信息素養;二是適應信息化條件下指揮崗位發展需要的軍事基礎課程,使其具備必備的軍事技能,了解信息化武器裝備等軍事理論知識,培養良好的管理帶兵能力;三是以適應信息化條件下任職崗位為指向的專業課程,具備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崗位任職能力。
三是教學內容要適應信息化條件下任職需求。信息化條件下的任職教育的教學內容要體現信息化,必須要有鮮明的針對性,針對信息化知識、信息化裝備、信息化技術、信息化作戰、信息化崗位的需求,突出信息理論、信息知識、信息方法、信息技術、信息裝備及信息化條件下的最新成果的教學。這要求院校必須立足辦學定位,使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相適應。針對學員崗位需求和部隊發展需要,充實學員任職所需的信息知識和信息理論,使教育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同時信息化條件下載教學內容的設置上,要強調情境對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置,強調各種信息資源的融合。建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表示。這樣,培養對象才能在思維與智慧上得到升華,才能達到自我設計、自我創新,才能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需求。
四是教學方法手段要適應信息化需求。信息化教學以構建主義為指導,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員的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是學員獲取知識的引導者,指導學員的學習探索活動。在信息化條件下,教員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實現學員的主體活動,比如利用學院的網絡課程網站、視頻點播系統、資源共享庫等工具,引導學員在情境中學習,使學員突破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通過電子課件、網絡教材、講授教材等自主學習,并同時進行小組討論、小組練習、網上交流等合作性學習活動,最大限度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
五是注重教學評價的反饋。教學評價反饋可以使使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更加完善。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評價反饋更加及時、快捷、有效。教員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員作業評價、在線答疑等,學員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論壇交流、對教員評價等,專家可以通過網絡對教員進行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等。通過信息化的平臺教學評價反饋,可以為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轉變等提供指導。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設計,在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員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員主動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員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的主動建構者;教學過程由講解說明以教員為主題的過程轉變為通過協作學習、情境創設、問題探究等以學員為主體的過程;教學媒體由教員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員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意義建構的認知工具,學員可以利用教學媒體資源搜索資料、查詢信息、網上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