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生的消費行為除了具有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共性之外,還有其獨特性。分析高職生的消費行為特點,有助于高職院校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高職生;消費;對策
1 高職生消費行為分析
1.1 總體開銷大
不久前,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向新生發出錄取通知書時,建議家長提供給孩子的月消費額為600元,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近日,記者對淮海工學院和連云港師專的數十名新生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一個月的平均生活費開銷超過900元。如今大學生的開銷比十年前翻了番。排除工資上漲和物價上漲的因素,如今大學生的整體開銷依然高過十年前。
由于知識層次、校外兼職能力較差、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等方面的原因,高職生總體消費水平略低于本科大學生。知識能力是必須承認的差距,而家庭經濟條件的差距也不能否認,有錢“有辦法”的家長大多讓孩子選擇了本科學校,高職院校的生源危機是不爭的事實。另外,城鄉二元化使得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均,一些成績不錯的農村孩子也不得不選擇高職。
筆者所任教的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部分大一新生(400人)的月平均開銷(包括生活費及其他消費)低于900元,但也超過了800元。開銷大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多元化。高職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而家庭主要指父母,也有部分學生可以從兄弟姐妹那里拿到補貼,尤其是弟弟從姐姐那里拿的情況比較多,筆者所教學生幾乎有半數都是非獨生子女,這比我們通常想象的要多得多。高職生的另一經濟來源是自身勞動所得報酬,校內外兼職、家教、勤工儉學等。高職生的又一經濟來源是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現在獎學金和助學金的類別越來越多,所涉及的學生面越來越廣,不少學生都拿過不止一次獎學金或助學金。
第二,大學生的開銷需求大。除用于基本的生活費和購買學習用品的費用之外,高職生的消費還包括以下方面:休閑娛樂消費,如唱卡拉ok、看電影、買游戲卡等;形象身體消費,如買衣服、美容美發、運動健身等;人際交往消費,如朋友聚餐、送禮物等;現代通訊消費,如手機話費、上網網費等;戀愛消費,包括對戀愛的各種投入,戀愛消費往往也包含了以上的種種消費,只是戀愛會使以上消費進一步增加;進修提升消費,如各類考證消費。而以上消費中的某些費用還是由家長另外支付的,如買衣服。這樣一來,高職生的總消費實際上更大。
第三,受社會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的影響。這是一個消費至上的時代,高職生的消費行為也受社會影響。劇作家蕭伯納說人生的苦悶有二,一是欲望沒有被滿足,二是欲望太容易被滿足了。人們的欲望一旦滿足,就會有更多的追求。高職生也同樣追求享受、個性、時尚甚至刺激,你追我趕、相互炫耀、攀比成風。筆者在課堂上討論到網絡炫富成風的現象上,大多學生不是表現出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憤慨,而是流露出羨慕之情,甚至表示“如果我有錢,可能也會這樣做”。
第四,高職生獨特的原因。相對而言,高職生學習動力不足,生活更空虛無聊,更喜歡出門逛街,也更容易網購成癮。筆者對學生的調查中,有近三成在“經常做的事”一欄寫上“網購”或“淘寶”,甚至還有學生將“網購”或“淘寶”寫在“興趣愛好”一欄。一旦上街,或多或少都會增加消費,而網購成癮,更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沖動消費。
1.2 物質消費比重大
社會物質誘惑越來越大,高職生很難抵擋這種誘惑。現代社會,各種電腦手機越來越普及,各種整容健身的廣告鋪天蓋地,各種飲食娛樂的商家向學生們招手。再加上物質消費比精神消費更外顯,更能引起他人注意,也就更能滿足高職生的虛榮心。比如你買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馬上就有同學評頭論足一番。如果買的是書,你吸收再多的知識養分也沒人會在意。高職生本就人生目標不明確,精神空虛,所以也就更傾向于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物質消費。
1.3 超支大
近兩成學生在“最近的煩惱”一欄寫上“最近手頭很緊”、“這個月超支了”等,幾乎一半的學生都坦言自己經常超支。
除了開銷需求大、社會盛行消費主義等原因,部分大學生還有超前超額消費的傾向,不少同學一進大學就辦理了信用卡,但是卻不清楚信用卡的循環利息,算不出銀行貸款利息金額。另外,大學生缺乏理財意識,在進行各項支出的時候,也沒有計劃,常常是寅吃卯糧。有的學生一學期里頭兩個月里大吃大喝,學期末就不得不“喝西北風”。同學之間也經常東挪西湊,互相借錢以渡過“難關”。
1.4 同學之間差距大
由于大學生消費經濟來源主要由家庭供給,而家庭經濟背景不盡相同,我國貧富分化加劇的這一現實也就決定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差距很大。有的貧困學生月總支出不到 200 元,而少數富裕學生甚至高達2000元。學生們也具有的不同的消費習慣,有喜歡超前超額消費的,自然也有克己保守消費的。同學之間的消費差距,會進一步刺激各類非理性消費,也容易使貧困學生產生自卑感。
2 高職生消費的引導對策
2.1 引導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大學時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是我們的傳統美德,要發揚我們的優良傳統,對學生進行節儉教育。如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組織的回收軍訓服的活動,提倡節儉、杜絕浪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還要對高職生進行感恩教育,使學生懂得父母掙錢不易,要體諒父母,盡量不給父母增加負擔。
2.2 鼓勵高職生合理消費
繼續保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之外,也要使我們的消費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鼓勵學生合理消費,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是量力消費,根據家庭和自身的消費能力來消費,不要因為自己的虛榮而給家庭增加負擔。第二是適度消費,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理性消費,可以促進經濟繁榮,有利于經濟發展。
2.3 建立高職院校良好學風,充實高職生的精神世界
在學生經濟狀況不變的情況下,多一些精神消費,自然就會少一些物質消費。多一些精神消費,學生受到的物質誘惑也就會少一些。 不少喜歡購物的同學表示,只是因為無聊無事才選擇去購物的。
2.4 教育高職生學會理財
學會理財,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包括三方面。第一,要認識到理財的相關價值觀,包括對金錢、人生意義的正確理解和價值認同。第二,要樹立理財意識,通過理財意識的培養和學習,理性地分析哪些開支是不必要的,如享受性消費、奢侈性消費、沖動性消費、跟風性消費、攀比性消費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第三,掌握理財的基本技巧和具體方法。制訂合理的消費計劃,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還可適當儲蓄。
2.5 關心高職生的消費情況和生活狀況
班主任、任課老師要多多關心學生,及早發現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心理調控能力,擺正心態,不要自卑不要攀比不要虛榮。了解學生的消費情況,對于一些把消費當宣泄途徑或當興趣愛好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多做些有益的戶外活動,制定有意義的學習計劃,充實自己,走出精神空虛。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對于家庭貧困、有經濟困難的學生,還可以為他們推薦勤工助學的崗位,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縮小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楊新惠,蔡靜靜.談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J].商場現代化,2008(9).
[2]尼古拉·埃爾潘.消費社會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余波,李翔.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職學生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10(4).
作者簡介
胡文娟(1982-)女,湖北省武漢市,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