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愛民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婦幼保健院,南京210004)
先兆流產是婦科常見病,如不及時治療則可能發展為難免流產,最終導致妊娠終止。地屈孕酮為一種口服孕激素,目前在我國已有將其應用于先兆流產治療的報道,但例數較少。本研究通過檢閱地屈孕酮與其他西藥治療先兆流產的臨床對照文獻,對符合標準的納入文獻進行Meta分析,對其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客觀系統地評價,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各種醫學期刊上公開發表的采用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并以西藥作對照組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資料。
1.2 方法
1.2.1 文獻檢索范圍及策略 以“地屈孕酮”及“先兆流產”為主題詞,檢索2011年12月以前維普數據庫、中國知網、中文CBM光盤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逐篇進行篩選,在納入試驗的參考文獻中查找相關臨床試驗。
1.2.2 納入標準 ①文獻類型:采用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的臨床隨機試驗。②干預措施:試驗組為地屈孕酮治療,對照組為常規西藥治療的對照試驗。③結局指標:保胎成功為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妊娠繼續1個月內無反復,B超見原始心管搏動;保胎失敗為用藥后癥狀、體征不消失或胚胎已排出。
1.2.3 排除標準 非隨機分組;試驗組為合并用藥的臨床試驗;未設對照組或組間均衡性差或對照組為中藥保胎。
1.2.4 發表偏倚分析 潛在的發表偏倚采用倒漏斗圖分析。
1.2.5 統計學方法 采用Cochrane協作組提供的Revman4.2軟件。各臨床試驗的異質性檢驗采用χ2檢驗,若異質性檢驗無顯著性差異,Meta分析選用固定效應模型,若有異質性則選擇隨機效應模型。計數資料計算優勢比(OR)及其95%CI。Meta分析的結果采用森林圖表示,發表偏倚分析使用倒漏斗圖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文獻情況分析 共4篇文獻[1~4]納入本次分析,均屬于完全隨機資料。4篇文獻共包括患者832例,其中地屈孕酮組(試驗組)417例,黃體酮組(對照組)415例。
2.2 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 異質性檢驗顯示P=0.95,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OR=1.30,其95%CI為0.70~2.44,說明該OR值無統計學意義,總OR值的顯著性檢驗Z=0.83,P=0.4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認為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有很好的療效,詳見圖1。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Meta分析 異質性檢驗P=0.65,無統計學異質性,因此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44%(6/417),以蕁麻疹及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為主,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9.40%(39/415),以注射部位硬結為主,合并OR=0.17,95%CI(0.08,0.37),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 1)。見圖2。
2.4 發表偏倚分析 以試驗組和對照組保胎成功率比較的OR為橫坐標,OR的對數標準誤的倒數為縱坐標,以合并OR為中心,制成漏斗圖。納入文獻分布范圍基本對稱,均在95%CI線之內,表明發表偏倚較小。見圖3。

圖1 地屈孕酮組和黃體酮組保胎成功率比較的Meta分析

圖2 地屈孕酮組和黃體酮組保胎治療不良反應比較的Meta分析

圖3 地屈孕酮組和黃體酮組保胎治療成功率漏斗圖
地屈孕酮分子結構為逆轉孕酮,與內源性孕激素相似[6],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其具有單一的孕激素效應。無雌激素、雄激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機制是誘導淋巴細胞生成一種叫孕酮誘導的封閉因子(PIBF)的物質,PIBF能降低因應激誘導的Th1(損傷性細胞因子)并提高Th2細胞因子(保護性細胞因子)水平,降低蛻膜NK細胞活性,誘導封閉抗體的合成,封閉胎兒抗原成分[7],保護胎兒免遭流產。
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顯示,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臨床有效率與黃體酮相似,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黃體酮,以蕁麻疹及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為主。說明地屈孕酮用于先兆流產保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口服方便,值得臨床借鑒。但應注意的是,由于符合納入文獻的數量少、質量較低,本結論還有待于更大樣本的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
[1]張云霞.地屈孕酮用于治療先兆流產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47.
[2]何新琴.地屈孕酮在早期先兆流產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10,17(6):40.
[3]李雪梅,趙坤,劉慶芝,等.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8):1245-1246.
[4]王敏.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9):1735-1736.
[5]余傳鑫.實用婦科內分泌[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217.
[6]Gruber CJ,Huber JC.The role of Dydrogesterone in recurrent(habitual)abonion[J].Steriod Biochem Mol Biol,2005,97(5):426-430.
[7]Kelemen K,Bognar I,Pa A,et al.A progesterone induced protein increases the synthesis of asymmetric antibodies[J].Cell Immunol,2006,167(1):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