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瑋
摘 要:中國小說界從尋根小說開始,就出現了敘述者以一種客觀冷靜地敘述口吻來講述故事的敘述方式。試圖探討《給李風叔叔幫忙》這篇當代小說,將主觀態度隱藏在客觀事件的冷靜描述中,以一種置身事外的超然反映社會現實的敘述技巧。
關鍵詞:說;欣賞;寫作特點;敘述方式;平靜
不同作者有不同的敘述方式,也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作家寫作時都會把自己的好惡標準蘊涵于作品中,形成作品的主題。只不過有的作品文字外向,讀者在作品中能夠輕易捕捉到作者情感價值取向的字句,如,讀曉蘇的《給李風叔叔幫忙》就有這種感覺,作者巧妙地看似不經意地把現今社會出現的眾多畸形現象穿插在作品之中,讓讀者自己去發現去激動、去憤慨。
本文運用三疊式結構,借用文中的“我”,層層訴說李風幫周蜜三次調換工作的各種風波。文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相當于總的介紹,第二節為第一次幫忙,第三節為第二次幫忙,第四節為第三次幫忙。四小節之間有內容的內在聯系,也有直接的句子聯系。如:第一節“李風叔叔又來找我給他幫忙了。這已經是第三次。我真拿他沒辦法。”“我以為李風叔叔從此就不會再來找我,沒想到現在他又來了。我真是哭笑不得。”第二節“李風叔叔第一次找我”,第三節“李風叔叔第二次找我”,第四節“李風叔叔這一次來找我”。這些句子把四小節連接成一個緊密的整體,共同作用于主題。
平靜地敘述豐富的社會現實是這篇小說的特點,反諷運用得淋漓盡致。作者取材于當下流行的老少配、權錢交易、變形的婚戀關系、假證現象、代考現象、酒場文化等一系列畸形不正的社會風氣,營造了一個豐富的不合理的社會環境,作者在其中既沒有做憤世嫉俗的斗士,也沒有嘆息傷感,只是平和、平靜地把自己的愛恨憎惡寄托在情節之中。周蜜和李風的老少配,雖然李風叔叔那么愛、那么寵周蜜,可是仍然最后離婚。幾次幫忙卻中途自行結束,是否可以理解為作者認為一切不正之風都是不能長期存在的,更是不會助推所有事情乃至社會發展的。而假證現象、代考現象、酒場文化更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在公共廁所就能看到辦假證的電話號碼,代考手續簡化到只用照片和錢最后就能拿到想要的證書。這些都是當今社會物的異化、人的變形,而現代人都把這種畸形扭曲當做一種平常,一如作者在文中的平靜敘述口氣,可是這種無可奈何的嘲諷能夠被讀者捕捉到,更能在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看到豐富的社會的不和諧,聽到作者筆下苦悶的嘆息。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宜昌市十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