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美 趙吉蓮 羅金輝
手術室是給予患者檢查、治療的重要區域,術中有效護理既可緩解患者的生理功能紊亂,也可減輕其心理的負影響。細節護理是讓患者能夠從感覺、聽覺、視覺等角度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與支持,使其能夠更好配合手術的治療[1]。本文對2010年10月-2012年10月66 例手術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細節護理干預,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們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手術患者132 例,將其按雙盲隨機方法分為兩組,觀察組66 例與對照組66 例,其中對照組男32 例,女34 例;年齡19~78 歲,平均年齡為(49.14±12.08)歲;手術類型分為:膽囊摘除8 例;肝臟切除術5 例;闌尾切除術13 例;胃潰瘍穿孔的修補術7 例;婦科手術18 例;骨科手術10 例;其他手術5 例。觀察組男35 例,女31 例;年齡20~76 歲,平均年齡為(51.87±10.26)歲;手術類型分為:膽囊摘除10 例;肝臟切除術4 例;闌尾切除術15 例;胃潰瘍穿孔的修補術6 例;婦科手術16 例;骨科手術9 例;其他手術6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實驗,并同院方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具體方法為:(1)術前訪視:護理人員在術前1 d至患者病房,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向其講解手術的方式與步驟,以及術中患者應注意的事項等。(2)術中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將手術室內的溫度調節至最佳,準備好術中用品,協助患者擺好手術體位,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醫生開展手術,術后使用鹽水給予患者擦拭其身體的血跡與消毒液體,送至病房。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細節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前訪視時,要儀表大方,衣著整潔,態度和藹,保持微笑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詳細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向其介紹手術的醫生資料與醫學儀器等,提高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信心,避免談論意外事件或死亡等,告知患者術中護理人員會一直陪伴在其身旁,緩解其恐懼與緊張的不良心理狀態,與患者交談時間不要過久,在15 min左右為宜[2]。(2)術中護理:患者進至手術室之前,護理人員要做好環境與手術物品的準備工作,并對使用儀器進行檢查,確保其正常運行。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要用和藹、親切的態度向其介紹手術室內的設施與相關的儀器,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在麻醉過程中,護理人員可握住患者的手,或與患者進行溝通,轉移其注意力,給予患者心理的支持;麻醉完成后,幫助患者調整至手術的體位,給予隱私部位遮擋,護理人員要注意術中給予清醒患者安慰,向其介紹手術進展情況,降低醫護人員彼此談話的音量,避免在患者面前談論不相關的話題,降低儀器的躁音,盡量為患者營建一個較舒適的環境[3]。手術結束后,使用濕鹽水將患者身體的血跡與消毒液擦拭干凈,并祝福患者早日康復,為其蓋好被單,將其送至病房。(3)術后護理:術后第2 天,護理人員至患者床前,向其詢問疼痛情況,同時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讓其感受到關心與支持,并向患者征求對護理工作意見,同時予以虛心接受,根據患者反饋的意見,對護理工作的方式進行調整。
1.3 評價指標 (1)患者治療結束后,將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發放患者,由患者本人填寫,內容包括護理技術、服務流程、護理人員態度、健康教育,每個項目下有滿意與不滿意兩個小項[4]。
(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與抑郁狀態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表明焦慮與抑郁程度越重[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與資料的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組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時期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觀察組 66干預前 49.23±10.86 47.88±12.48干預后 43.97±4.72 ab 42.06±5.22 ab對照組 66干預前 49.26±10.42 47.64±11.62干預后 49.16±5.32 46.93±6.28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n(%)]
手術室是醫患糾紛的高發科室,在其護理中實施細節化護理,既可體現以患者為中心服務理念,又能夠減少因細節工作失誤造成的醫患矛盾。有資料報道[6],術前99%以上的患者與家屬表示希望見到手術室護理人員。通過護理人員的術前訪視,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的不良情緒,提高其術前睡眠質量,幫助患者完成角色轉換。術中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關心與支持,能夠讓患者得到心理的安慰,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術后對患者進行訪視,讓患者心理得到滿足,同時也讓護理人員對其預期的目標進行考核,有效地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前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平均分別為49.23、47.88,干預后明顯降低,分別為43.97、42.06;與干預后比較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明顯降低,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細節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心境,改善心理狀況有重要作用,另外,細節護理能有效改善護患關系,建立雙方的信任程度,不僅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而且能夠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通過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技術滿意度、服務流程滿意度、護理人員態度滿意度、健康教育滿意度分別為98.48%、96.97%、98.48%、100%。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將細節護理應用于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術前恐懼、焦慮的不良情緒,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融洽護患間的關系。
[1]張莉萍.手術室開展整體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5(20):117-118.
[2]肖圣潔.細節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重要性[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2):5167.
[3]李翠英.護理細節管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12,11(24):118-119.
[4]陳火美.細節管理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32(2):149-150.
[5]吳詠梅.注重護理細節管理有效回避醫療風險[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24):767-768.
[6]王旭容.細節管理在手術室外來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17(12):172.